「我尚未決定要投白票還是馬克龍。」
二十歲的法國女生Maëva Borg,目前在Saint Etienne唸藝術學校,人生第一次投票選總統,便是一場大眾與極右之爭。
她仍記得某天,打開Facebook,見到極右黨領䄂馬林勒龐(下文:勒龐)支持者寫的標語:“Le Pen est femme. Elle est feminist.” 意思是勒龐是女人,就是女性主義者。這標語令她難以置信,「這沒有邏輯可言,她甚至不捍衛女性墮胎的權利。」
乘着反全球化、反移民與反歐盟的浪潮,極右黨領䄂勒龐憑反建制的立場崛起,贏得大量選民支持,情況彷彿2002年4月21日的情況重演,她的父親老勒龐意外闖入第二輪總統大選,掀起5月1日巴黎百萬人上街遊行反對,最終大敗Chirac(前法國總統希拉克)手中。十五年後捲土重來,未有大規模抗議浪潮,史學家Valérie igounet擔心,法國人無法團結一致,對抗極右勢力。
前財長馬克龍以三十九歲之鹷,以政壇新人之姿,殺出重圍。今年是關鍵歐洲大選年,極右派興起的陰影下,全球聚焦法國大選,他彷彿成為法國的救世主。雖然形象討好,但資歷極淺,埋下隱憂。
此刻,法國人還未決定好:馬克龍,還是勒龐?投白票,還是不投票?
看穿馬克龍投機的中間路線
與身邊的朋友相反,Maëva並不支持馬克龍,她是左派社會黨梅朗雄支持者。
第一輪選舉,她和一眾年輕朋友,都投給了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3月巴黎公社紀念日,梅朗雄組織起最大規模的選前遊行,提倡終結專權的總統制,成立第六共和國,共有十三萬人參與;梅朗雄在兩次電視選前辯論的表演亮眼,回應法國經濟問題,猛力抨擊新自由主義帶來的貧困擴大化,提出脫離資本主義,實現經濟保護主義,加上一系列反美、重組歐盟的主張,為市民帶來希望。支持率一度躍升為第一位,被認為是最了解選民,最具說服力的候選人。
「他呼喚團結(solidarité), 革新(revolutionaire),站在平等的一邊,重視人民所重視的(mis en valeur),脗合法國傳統,他的標語『法國永不低頭』(La France insoumise),都說出我們的心聲。」
4月23日,第一輪大選結果揭盎,豈料大熱倒灶,共和黨菲永選前爆出濫用公帑醜聞,結果馬失前蹄,梅朗雄聲勢見漲也好,最終得票率只有19.58%,排名第四,甚至落在菲永之後。民調失靈,支持者大失所望。
“C’est dommage. ” 法國人的口頭禪——「大檸樂」。得悉梅朗雄落敗一刻,Maëva恐慌(apeuré),失望(déçu),亦感到困惑。她無奈說,無論如何,馬克龍對勒龐,但總比只有菲永對勒龐的選擇好。
她身邊的朋友全部轉向支持馬克龍。即使法國一向有右左中陣形團結,對抗極右勢力的傳統,各黨領導人紛紛呼籲支持者轉投馬克龍,但Maëva仍然搖頭,拒絕聽話。
「馬克龍缺乏經驗,他的政策多變(fluide),意念仍未成熟。」早前馬克龍接受名嘴Yann Barthès訪問,指自己立場不左不右(de gauche et de droit)。「這不是法國政治中常見的立場,明顯中立,很新鮮,也是未知。」馬克龍的參與型民主社團前進黨於去年4月才成立,號稱有21萬名義工,在里昂集會有1萬6千人,但她說沒有見過前進黨舉行的標語,亦質疑他們的社區參與政策一無所知。
若果政治實力不足的馬克龍當上總統,在國會將是一場硬仗。
法國行半總統制,總統和國會選舉在同一年舉行。國會每一席全由地方選區而來,講究深耕細作,如今國會內,前進黨議席為零,取得577席中大多數,才能奪得組閣權。法國推行雙首長制,總統任命總理負責國會,總理提請內閣官員,國會可發動倒閣。一旦輸了國會,前社會黨人馬克龍或需要跟大黨推行共治,甚至選擇共和黨人擔任總理。屆時可能同床異夢,難以推行政策。過去在第五共和上出現三次共治,政績之慘淡有目共睹。
Maëva只認同他的留歐立場,至於法國人至為關注的經濟問題,青年人失業率長期位於20%,她認為馬克龍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他建議削減12萬公務員職位(註:法國公務員佔總工作人口20%),亦提出重啟被指加劇失業人口,對企業僱員每週工時長於35小時的補助政策,相較梅朗雄提出一系列措拖,提高富人稅收、聘請更多公務員、提高最低工資、保護法國產物(made in France)等,她認為馬克龍不夠進步(progressif)。
「許多人其實不信任馬克龍」,Maëva說。
梅特朗來自工人階級出身,曾任歷史老師,平易近人。「馬克龍來自精英階層,是個擅於玩金錢遊戲的人。」據法媒報導,馬克龍標榜獨立,與《貨幣戰爭》中全球最富有的Rothschild家族有勾結,不僅曾其家族銀行任職投資銀行家,前進黨一直標榜資金來自眾籌,其實亦來自Rothschild家。法國最富有的十分一人口擁有一半的社會總財富,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令法國人對官僚政府和富商極為不滿,二百年前的法國大革命也是因階級不平等點燃。馬克龍任經濟部長期間,亦推行親商界措施。
Malaise TV曾於第一輪投票結束後,街頭訪問六名馬克龍的支持者,他們因為他年輕,形象充滿活力,相信能帶動改變,投下一票,卻沒有一個人能說得出他的意念(idée)。「媒體常常取笑馬克龍,政綱浮動,不夠實質,人們對他的印象停留在他的性格,但不是他提倡的事。」的確,隔了近一萬公里,馬克龍忘年師生戀同樣惹香港人熱議,但大部份人對法國大選所知不多。
極右興起 白票也是救國之路
Maëva說,救國的方法有三種:投馬克龍,棄權(abstention),投白票。「投白票,對二者平等以待,一視同仁,表達了我完全無法贊同他們任何一個人的任何主張,亦展示沒有人選能切合需要,同時盡公民責任。」
選票上沒有心儀的選擇,有人提出選舉要策略,先選Lesser Evil。法國本土有報章批評投白票的人,是不想弄髒自己的手,假手於人。Maëva並不認同:「他們以為我不想作出任何努力,不作任何努力是不去投票,與投白票並不一樣,那張票算在內的,同樣是對抗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e)的解決之道。」
英國脫歐公投出爐後,世代之爭成為熱議,Maëva同樣遇上。她的家庭政治傳統上採取「abstention」的取向,「簡單地因為不同意他們的某些看法,而此索性不投票」,飯桌上也不會談及政治。
「不談政治也是問題」,她苦笑。她在學校受「盡公民責任」的教育,漸漸醒覺,對政治產生興趣。她算是最投入政治的一個,即使如此,除了查理週刊事件出來遊行,她一生人中從未抗爭。直至一天,發現退休的老祖父鎮日在家,扭開了偏右的廣播電視台,聽多了國民陣線的政治主張,在電視前耳濡目染下,竟成為勒龐的支持者,她極為震驚。
身邊人右傾,成為了她政治覺醒之始。
「或者是因為他比較老,經歷過偏右派戴高樂將軍主政的時期,能接受右派思維,但這也是他們的決定。」無可奈何,但法國人絕對尊重其他人的自由。
Maëva口中的「恐懼」,是指法國人遭受影響的最大原因。問她法國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麼?Maëva說,其一是移民,其二是極右翼興起。「在我而言,移民與恐怖襲擊不能混為一談,勒龐的排外做法,只會將移民擠到社會的邊緣,相對梅朗雄主張融合(intégration),排外令社會更封閉,我亦絕不希望法國步英國後塵脫歐。」
「既然法國已經開放了,何必要走封閉的回頭路?」
對於勒龐在第一輪投票結果出爐後,宣告退出國民陣線,是不是政治手段贏取群眾支持?「或者是因為選前要辭去公職避嫌,她在背後一定控制黨派」,Maëva對勒龐投不信任票。
「今次許多人投票是沒有選擇下的選擇(par défaut, pas par choix )。」兩害取其輕時,法國人不含淚投票,是「掩鼻投票」。第二輪選舉,24萬梅朗雄發起的運動參與者中,確定有三分之二會投白票,不投票或者棄權;法國有56條村,決定一票不投勒龐,不一定全投馬克龍。Maëva認為,雖然媒體幾乎肯定馬克龍會勝利,然而身邊許多人會投白票,也是一種選擇。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票,Maëva尚未決定。選戰在即,最新民調馬克龍支持率有60%;勒龐的支持率近40%。法國的未來,還看5月7日大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