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土何處尋】港人買樓重景觀忽視寧靜 全港隔音樓宇少於5%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噪音污染

【靜土何處尋】港人買樓重景觀忽視寧靜 全港隔音樓宇少於5%

cover4

減噪實驗:林景好過海景

聽同一種聲音,看不同景象,感受有何不一樣呢?

原來,家中窗戶若能眺望海景或綠意盎然的林木,除可令人心曠神怡,連忍受噪音的能耐也能提高。

香港人買樓以海景為先,但綠林景對減低噪音帶來的煩擾可能更有效。
香港人買樓以海景為先,但綠林景對減低噪音帶來的煩擾可能更有效。

理工大大學屋宇設備工程系副教授周志坤研究過聲音與視覺之相互影響,當交通噪音減不了音量時,如何減少煩擾感?理大曾以飽受屯門公路噪音滋擾的荃灣麗城花園逾800名居民作研究,發現擁有綠色自然林景單位的居民,相對無綠林景者,對同一水平噪音的抵受能耐高近五倍至八倍;海景單位居民抵受噪音能耐, 亦較無海景者高兩成至兩倍。但對四十歲以上居民而言,綠林景致效益更勝海景。

分析單位景色與其對噪音抵受能耐的關係後,周志坤發現,同樣沒有綠林景,

「長時間逗留在家者」覺得噪音煩擾程度低的機會,會較「短時間逗留在家」者高出3.09倍;但如「長時間逗留在家者」家中擁有少許綠林景,已可令其覺得噪音煩擾程度低的機會高7.8倍。

海景的影響則不及綠林景明顯,尤其對於四十歲或以上年長居民而言,即使家中有海景,覺得噪音煩擾程度低的機會,只較無海景的年輕居民高出28%。然而年 輕居民的單位擁海景,相對單位無海景的 年輕居民,覺得噪音煩擾程度低的機會高出2.15倍。

香港人買樓以海景為先,但綠林景對減低噪音帶來的煩擾可能更有效。
香港人買樓以海景為先,但綠林景對減低噪音帶來的煩擾可能更有效。

大自然景色令精神放鬆。周志坤分析, 長留在家的居民可能「習慣」了噪音而不覺煩,故除了單位景色外,逗留家中時間對其自評噪音煩擾程度也有重要關係。

為研究如何降低交通噪音的煩擾度, 多個實驗正在進展中。例如比較望海與望河,哪種視覺效果更有助降低噪音煩擾度?例如馬路上見到隔音屏障與否,聽着同一個噪音水平,煩擾度有何不同?隔音屏再鋪綠草會不會更好一些?綠草可否緩 和壓力與煩擾度?

記者亦步入實驗室做白老鼠,戴上耳機聽各種車聲和流水聲的組合,例如比較車聲與流水聲一樣大、大3分貝、小3分 貝、大6分貝、小6分貝等的差別。

研究人員初步發現,流水聲混合車聲比噴泉聲混合車聲,更能減輕煩擾度。目前的階段趨勢是流水聲比車聲大3分貝時效果較佳。

人聲和車聲的組合研究十分有趣,在車聲比人聲大6分貝、人聲比車聲大6分貝兩種不同情況下,研究發現人聲主導時令人更感煩擾。影響煩擾度的環境因素包括視覺、 當時在做什麼(在看書還是看電視),再加上個人因素如對聲音的敏感度,以及噪音的分貝等等……通統都會影響結果。

48

不少人受家居噪音影響日常生活,但幾位資深地產經紀從業員均告訴記者,選擇樓宇時,單位是否朝向馬路、天橋,從來無人會問吵不吵?而樓層與樓層之間、 單位與單位之間是否有足夠隔音,亦無人關注。

建築師陳祖聲發現,香港居民買樓時,景觀通常是第一考慮因素。例如東區走廊面對海景,不少人寧願放棄寧靜、或者選擇不開窗以保留海景。

「空氣傳聲可以由關窗解決;但結構性傳聲即使關了窗也阻隔不了,因此在設計時已憑經驗作出判斷。例如玻璃幕牆會透過窗框傳聲,因此需在窗框裝隔聲棉。但會在隔音方面花工夫的,一是高檔物業, 另一種是以出租為目的樓宇,因為考慮到 噪音投訴的麻煩。」陳祖聲說,現行的《建築條例》規定承托力,是考慮安全標準而訂出,並非以隔音為考慮,除非電梯槽緊貼單位。增加地板與牆的厚度雖有助隔聲, 但會損失實用率,一次性買賣的樓宇通常都不會這樣做,外國建樓時均有相關參考指引,連門的隔聲效果亦有要求。他認為, 單位與單位之間、走廊與單位之間的隔音方案,不應只由業主決定,「屋宇署和環保署應提高標準規範。」

辦公室內的鋁燒結吸音板
辦公室內的鋁燒結吸音板

備受忽視的建築聲學

「吵」,一個字難以描繪出聲音的具體細節。「家居噪音十分多樣化,從建造到家 居設計和裝修前就要想好。即使本地的機械噪音和交通噪音減少,路面隔音屏障亦增加了,但家居的聲學環境仍未受關注。」

香港建築聲學集團有限公司聲學專家梁永仁表示:「成熟的市場可令每個人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生活標準的選擇。可惜香港樓宇並非用家主導,大多數人買樓看重海景、大窗。既然市民無這方面意識要求, 發展商便無誘因去考慮更好的家居聲學效果。

「做好樓宇分層隔音的建築成本只需增加0.1%,據我經驗了解只有不到5%樓宇才考慮完整隔音方案,多數集中在高檔次服務式樓宇。」梁永仁主要為服務建築師和承建商提供整體聲學解決方案,他從多年的經驗中總結道:香港樓宇隔音做得好與不好其實與價格和技術無關,而是取決於對 寧靜生活的價值觀念。建築聲學在香港發展三十年來,吸音、隔聲、減振等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及先進。

「香港並非無隔聲技術而是無足夠聲學觀念。反觀內地建築觀念已經領先香港, 了解到通風系統、能源管理及聲學管理等,都會影響生活質素。」該公司的客戶亦以內地佔絕大多數。

他說,相比建築噪音和交通噪音,家居噪音更難處理,突發性的噪音最令人難以接受,但不是沒有辦法,很多情況都是可以解決的:打麻將是最傳統的低頻撞擊聲,拖、拉桌凳也是家居最常見的,而小朋友在家裏跳動及玩耍更是生活情趣。撞擊性質的噪音,最直接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在木或磚地板下安裝浮築地墊,但需要樓上住戶安裝了浮築地墊,才幫到自己, 自己安裝就幫了樓下,「最合理就是發展商整棟樓一起做。」

消音妙法

樓宇減噪除了消音,還要減振。原來, 剁東西時砧板墊一塊避振墊,可減低剁東西的傳聲,屋內裝吸音材料可改善音質。不銹鋼洗滌盆底隔劈劈啪啪的水聲靠阻尼墊可以防止。地鐵很吵,因為車輪與鐵軌運行摩擦、導致整個車廂搖晃、振動產生再生噪 音,車廂地面可用阻尼墊消減及紓緩,阻尼墊只需十多元一平方呎。

牆身隔聲:增加結構面密度,當結構面密度增大一倍時,隔聲量相應提高6dB。一般以犧牲使用空間來提高隔聲量,然而使用錯位頻譜相移原理 BM4N能增加面密度,又能節省安裝空間。
牆身隔聲:增加結構面密度,當結構面密度增大一倍時,隔聲量相應提高6dB。一般以犧牲使用空間來提高隔聲量,然而使用錯位頻譜相移原理 BM4N能增加面密度,又能節省安裝空間。

窗外車聲/有人說話,只要安裝雙層玻璃窗,或者安裝微孔技術的吸音薄膜,既隔聲又能開窗,再配合隔音窗簾;至於隔壁單位電視機聲,則可以在牆身用隔音氈。

諸如樓上的吵架或拖拉傢俬的噪音, 可用隔音懸置器。單位與單位間的隔音, 則可用房中房的技術,牆身用隔震掛碼, 天花用隔音懸置器、地板用隔音浮墊等

等。但樓上裝修,只能靠管理加以控制, 例如鑿牆、鑽洞可集中一個時間處理。

隔聲外還要吸音

「人們大多只是籠統地形容吵,卻未有區分音質和聲量,良好的聲學環境要考慮隔音處理和音質處理。」梁永仁分析道, 村屋牆身和地板都是較薄的硬材料,隔音差;而一般村屋設計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噪音在傳播過程中經過多次反射形成迴波,不僅傳聲,而且音質差。

隔音浮墊,可用於經常彈跳的舞蹈室和健身房地板。
隔音浮墊,可用於經常彈跳的舞蹈室和健身房地板。

梁永仁強調,除了隔聲,吸音也是必須的,聲學最早便是為宗教服務。在教堂崇拜時,很多人說話都會聽得清晰。如果完全吸音,就好像兩個人在球場聽人說話的空曠感,無反射聲。如果完全吸音,又好像兩個人在密封的石屎房說話,反射過強導致回音。高級西餐廳為何感覺較靜,因為吸音做得好。當你感覺安靜,說話便愈小聲。音質改善了,聽來舒服就不用大聲叫喊。

有人認為,中餐廳吵是為了製造熱鬧 72 氣氛。梁永仁反駁:「熱鬧是要聽得到對方 73 說什麼,才是真正舒服的氣氛。大家鬥大聲,只是喧鬧,而非熱鬧。」原來,聲學環境做得不好才會吵,要改善不無辦法:推車可以用橡膠輪;廚房用雙重門與外面隔離;碗碟碰撞聲可藉著阻尼墊減振……若一切成事,不知道下次吃飯時會否有不同體驗?

文章選自《明周》2373期封面故事《靜土何處尋?》。

本專題獲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 「2015年度卓越新聞獎」之「卓越環境報導獎」大獎(Award for Excellence)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噪音污染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