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爆谷》前主持Colin重回母校 教傳理學生做DJ —— 學創作也學「執生」:在電台所學的工作技巧,能引伸至不同領域活用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電台不死

《廣東爆谷》前主持Colin重回母校 教傳理學生做DJ —— 學創作也學「執生」:在電台所學的工作技巧,能引伸至不同領域活用

k220726lucas-220-1

讀傳理學科, 除了學理論, 也重視實踐。在浸會大學國際學院修讀傳理的同學,因此擁有不一樣學習體驗;其中一科選修課堂”Broadcast Laboratory”,每次上堂,就是在校舍裏高度還原真實電台操作的直播室內,聽別人主持電台節目,抑或走進直播室裏做DJ開咪,自由創作。

Broadcast Laboratory開辦十數年來,一直是學生爭相入讀的熱門科目,也有不少學生後來成為真正DJ,包括前商業二台音樂節目《廣東爆谷》主持Colin Mak(麥濠麟)。離開電台後,他重返校園,成為這堂課的導師,彷彿有點傳承的意味。「在大學的課程裏面,很多科太過規矩,要怎樣跟guildlines才能取得高分,我覺得這科的功能是讓大家玩,在media這一行,你愈跟規矩做係愈低分。」

本來這班千禧後學生與電台毫無交集,三十多個學生,會有收聽電台習慣的寥寥可數。但因為這一堂,有人決心立志在廣播界發展,也有人把所學的soft skills套用在其他領域上。他們的共通點,大概是玩得開心,也開始漸漸欣賞電台的好—那種在社交媒體上不常見的,真誠溫暖的聲音。

後排左起:Emon、Suki、Colin;前排左起:Janice、Duncan、John。
後排左起:Emon、Suki、Colin;前排左起:Janice、Duncan、John。

懂和不懂電台的千禧後 做什麼實驗?

在那三百多呎的模擬直播室,五位學生坐在咪高峰前,很快便進入狀態,熟練地推着panel上的按掣,示範着這一課的日常,一邊合力拼湊各人對電台的情感和回憶。

Emon說:「我覺得電台有種神秘感,有啲人把聲好聽啲,又會幻想佢係咪好靚仔靚女。」

John說:「細個有聽老豆播《恐怖在線》,上完呢堂才聽得比較多,聽黃志淙。」

Suki說:「其實我以前到依家都完全冇聽過,但或許是幸運,加入了這一堂,現在也有回校搞校園電台,幫忙做第一個節目。」

成為Broadcast Laboratory的學生, 可能是他們在大專生涯最開心的事,既不用寫論文,也不用拘謹地在課室聽足三粒鐘;要交的功課和測驗,包括即場開咪二十分鐘、錄製音樂類型節目、剪接宣傳聲帶等,講求的都是創意。

Colin回想自己當時因這課堂而初次接觸電台操作,也覺得好玩,「本身對電台一直有興趣,細個都是聽艾粒、一些music show,後來再追返一啲經典的節目,例如軟硬。大學時期認識到志淙,是他帶我入行,開始在《晴朗》做PA(節目助理)。」

一晃眼,Colin已在電台工作十年,去年中選擇離開崗位,轉型成為多媒體創作人,與KKBOX合作推薦歌單,又參與演唱會幕後策劃,還回到母校拾起教鞭,任教Broadcast Laboratory:「因覺得自己開始老,要接觸返啲年青人,最近都在做creative direction、演唱會等工作,其實目標羣眾都係年輕人,所以我不可以距離他們太遠,如果只活喺自己世界就搞唔掂,希望可以黐住佢哋玩多啲。」

商台前DJ Colin也曾是Broadcast Laboratory的學生,本身對電台行業感興趣的他,在求學階段能親身接觸廣播流程,至今回想仍覺得好玩。
商台前DJ Colin也曾是Broadcast Laboratory的學生,本身對電台行業感興趣的他,在求學階段能親身接觸廣播流程,至今回想仍覺得好玩。
模擬直播室仿照香港電台直播室真實面貌,還原電台工作實況。Broadcast Laboratory的學生都能嘗試開咪和接觸廣播設備,體驗DJ日常工作。
模擬直播室仿照香港電台直播室真實面貌,還原電台工作實況。Broadcast Laboratory的學生都能嘗試開咪和接觸廣播設備,體驗DJ日常工作。

硬件設備高度還原 所學soft skills 能廣泛應用

校舍裏的模擬直播室剛在兩年前翻新,所引入的儀器設備也參照香港電台直播室的設計。Colin形容還原度極高,已接近真實工作環境,「其實做節目需要的硬件不多,我在家裏一部macbook一枝咪已做到。怎樣去構思節目內容、怎樣吸引人去聽,這些才是學到不能取代的功夫,甚至可引伸不同領域活用。」

Colin介紹道,課程的教學大綱涵蓋不同電台節目形式,包括chit-chat(清談節目)、music show,同學亦可在節目裏加插個人元素,「你喜歡做齣廣播劇也可以,基本上是各自修行,大家對哪一方面有興趣也可以嘗試,找自己的出路。」他的想法是,希望他們能把所學到的本領應用在不同地方,「就算你唔做電台,整個YouTube channel也好,早啲學識構思節目內容和方向,做content就是要諗自己最叻嗰把刀喺邊。」

學生Janice坦言不會考慮在電台工作,將來想從事公關,但在課堂上學到的應變能力相信能大派用場,「有次一組人開咪,大家都對好稿,但有位組員突然接不到口,我們就要幫佢打圓場,這些經歷讓我們體驗到如何執生,就算我們在其他行業的發展也很有用。」她續說,以往認為做廣播很簡單,不知需要很多前期準備功夫,「要做很多資料搜集,又要清楚最近社會的熱話和議題,才能有更好的效果。」John則在課堂中深入了解開咪的「規矩」,「以前未必會主動接觸,比方說要設計一個廿分鐘的節目,以前未必知道原來每一秒都是很重要,dead air咗一兩秒真的很大件事,要怎樣善用每一秒air time。」

Emon直言自己從小已喜歡聽收音機,她的目標明確,早已視成為DJ為夢寐以求之職業,選修這一科亦是為將來事業發展作鋪墊,希望熟悉行業運作,「我現在都在港台做PA兼職(節目助理),見工時都會問我堂上學到的知識。」本身也希望在電台行業發展的Duncan,在堂上學到剪接混音技巧,對將來事業大有幫助:「電台有些jingle(宣傳聲帶)和背景聲,上這一堂就特別學到,好像開發了我另一興趣,另外,我也學到在做節目時如何勾起別人共鳴,策劃議題真的很大挑戰。」

這一堂之所以喚作Laboratory,正正希望讓同學做實驗,讓他們有空間體會創作,把自己的想法實現。Colin說:「這些實驗不一定成功,可能會失敗。但希望他們能珍惜過程,讓他們能beyond自己的想像範圍試新嘢。」

隨着愈來愈多新媒體出現,傳理學生在畢業後的就業選擇也增加,不一定會選擇投身電台行業;Colin認為這一科教學生的,是如何學懂構思內容和吸引受眾,這些本領絕不局限於單一行業發展。
隨着愈來愈多新媒體出現,傳理學生在畢業後的就業選擇也增加,不一定會選擇投身電台行業;Colin認為這一科教學生的,是如何學懂構思內容和吸引受眾,這些本領絕不局限於單一行業發展。

不聽電台的一代 感受大氣中「溫暖真誠」的聲音

經歷近半年的課堂,學生除了對電台的運作加深認識,也因為Colin而接觸多了電台。Colin笑說,開始教授這堂課時,發覺除了Emon和Duncan之外,三十多個學生幾乎是完全不聽收音機的一羣人,「其實不只收音機,任何媒體都是少咗(人聽/睇),因為分薄咗。」

在新媒體湧現的年代,他不認同這代表傳統媒體的競爭力下跌,「以前啲人成日話『乜乜已死』,不論是電視、電台、廣東歌等等,都講咗好多年;但近一兩年,正正有間電視台話你知,就算佢夕唔夕陽都好,佢都可以影響全個城市,但明明前幾年我們還在說電視台已死。係睇你喺一個年代入面,盛載嘅價值係咪hit到受眾,就像ViuTV的成功一樣,都俾到一枝強心針我哋,唔好賴我們做嘅媒體已經夕陽就覺得(失敗是)理所當然,唔知電台會唔會去到某一刻,有呢一個浪出現。」

本身沒有聽收音機習慣的Janice,對電台的認識加深後,還能找到電台值得被欣賞的地方,是電台盛載的溫度:「我覺得socialmedia都係比較冷漠,但電台的聲音很真誠、沒有雜質,好像是屬於香港人的一種溫暖的陪伴,也不像其他媒介有咁多調味料,這亦成為了我想聽電台的原因。」

一般人難以遇上在直播室開咪的機會。Broadcast Laboratory的學生,既不用寫論文,也不用拘謹地在課室聽足三粒鐘;要交的功課和測驗,就是即場開咪、錄製音樂類型節目、剪接宣傳聲帶等等,講求的都是創意。
一般人難以遇上在直播室開咪的機會。Broadcast Laboratory的學生,既不用寫論文,也不用拘謹地在課室聽足三粒鐘;要交的功課和測驗,就是即場開咪、錄製音樂類型節目、剪接宣傳聲帶等等,講求的都是創意。

DJ與聽眾的距離 沒有東西能代替

Colin當DJ的時候,已察覺電台是在這個年代當中,最不需重視like和share的媒介,是由人出發而不是由數字出發的媒體:「睇到數字會影響創作。電台則比較純粹;例如,我當年曾做一個訪問幕後人的節目《三號螺絲釘》,因為我深信他們是最需要被看見的一羣人。如果你把內容放在網上,若果起初只得一兩個like,好快就會被其他人的內容蓋過,自己也會無癮摺埋,但在電台,你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斷,可以好任性地做一些你相信的事。」

即使受眾選擇多了,電台仍有很多無可替代的地方;自從Colin去年宣布離開電台後,很多人在網上留言表達不捨之情,他才發現,原來自己對很多聽眾來說是很重要,「就好似老字號執笠咁。」Colin認為關鍵是主持人與聽眾之間的親密程度,他形容是一種舒服的距離:「比如我做music show,講嘅說話可能並不多,但揀嘅歌、做嘅flow、度嘅script,其實每一晚都會種喺聽眾心入面,建立了一種關係。到我辭職嘅時候,我直情好似失戀咁,覺得自己好似冇咗忽肉咁。就算我現在做演唱會工作,都係度flow、用唔同嘅visual同歌跟觀眾溝通,但我覺得都不是那一回事。每日好恆常地,嗰一個鐘入面聽到嗰把聲,你嗰日經歷咗啲乜,然後聽到一首歌突然『中』你,嗰個magic moment我覺得係喺其他媒介搵唔到。」

現在,他跳出電台的舒適圈,猶記得當天的那份悸動,「有人畫畫,枝筆就係佢嘅工具;有人影相,部相機就係佢嘅工具;對我嚟講,枝咪就係我嘅工具,讓我記錄每一日的感覺。」

Colin去年離開工作了十年的商台,在個人音樂節目《廣東爆谷》結束後,他才發現與聽眾之間所建立的親密關係是無可替代。
Colin去年離開工作了十年的商台,在個人音樂節目《廣東爆谷》結束後,他才發現與聽眾之間所建立的親密關係是無可替代。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電台不死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