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國電影節昨日(11月24日)開幕,即以榮獲2021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Titane》引起影迷討論,為本地觀眾帶來極具震撼驚慄的衝擊。法國文化協會總監Jean-Sébastien Attié談到是次電影節策劃時,直言法國文化無論在藝術和電影的表達上,一直都多元開放,「每年都有不同電影新作,很難有一個主題。但能夠肯定的是,電影能反映當代社會的真實。」
女性主導電影創作的新趨勢
今年香港法國電影節帶來逾廿部新戲,Jean-Sébastien Attié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電影在法國或歐洲的上映都延後,因此久久未能確定片源,花了幾個月才掌握電影發行及選片。當然先談兩部開幕電影,他表示是特意選了截然不同的作品:「《艾菲爾》(Eiffel)包含浪漫愛情和歷史文化,容易吸引大眾。而《Titane》明顯是⋯⋯較艱澀難入口(harsher)。」他不禁笑道。另外,他也提到在精選片單中,多是正片,如文學改編佔了很強的位置。「我們作為法語中心,明白法文很重要,尤其是連繫到法國文學和歷史。」例如《幻滅》(Lost Illusions)則是改編自巴爾札克《人間喜劇》 中的同名小說;浪漫劇情片《情慾之愛》(Simple Passion)亦改編自Annie Ernaux的小說作品。
除了文學改編,Jean-Sébastien Attié留意到另一個趨勢,是女性在電影上的主導角色。「這是我們後來發現的。當我們在選片時,並沒有明言要求挑選女性作品。但最後發現比以往多了女性執導或參與的電影,女性幾乎佔了一半的年輕導演類別。我曾在一些報道文章中看到女性主導的比重愈來愈大,所以這反映了現在真正的新趨勢。」像身兼《Titane》編導的Julia Ducournau,就憑此片成為史上第二名獲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女性導演。
以往香港法國電影節都會上映一、兩套紀錄片,今年另闢以「氣候變化實錄」系列,與「綠色和平」合作,選映四部以環保為主題的紀錄片,如《茲事體大》(Bigger Than Us)、《動物:生命之匙》(Animal)等。Jean-Sébastien Attié解釋:「氣候變化是公民議題,我們都很重視,就像在法國巴黎舉辦的COP21。我們都相信香港人重視生態環境,例如動保議題、淨灘,而電影正是一個媒介,希望可以提高社會的關注意識,所以今年較著重於紀錄片。」
有些電影不會變老
今年來到第五十屆香港法國電影節,除了精選新片,也有「法國電影50年」系列,Jean-Sébastien Attié指,經典電影有太廣闊的選擇,要平衡不同類型,如家庭片、浪漫愛情,影迷愛好者的經典,希望照顧到每一個人的口味。「無論經典回顧或新片,像喜劇、黑色幽默,都是很有趣常見的法國作品,如荒誕的《肉罷不能》、《ZaiZaiZai》。因為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的社會至關重要。」
談到經典電影,他忍不住逐頁翻揭電影節場刊,幾乎每齣戲都是他的心頭好。「我尤其喜歡《兩個女人》(The mother and the whore),是一九七三年的作品,長達220分鐘,以35mm攝影機拍攝,屬於新浪潮晚期,由Jean-Pierre Léaud出演,雖然很慢,但確實是一套傑作。」他直言:「有些電影不會變老。即使在七十年代拍攝,來到現在,法國已經有很大的轉變,但這些經典電影都很前衛,無論是人際關係,男女之間的特質,在五十年後再看也是很值得的回顧。」他認為,新作能反映時代的新趨勢,也可以和經典作找到連繫和呼應。不過,他也提到有些舊作無法上映,例如沒有數碼版檔案,或者欠缺中文或英文字幕等。
他提到今年發行和製作公司都較難去賣片,「以往香港多買入法國電影或歐洲電影,但今年疫情問題,像關閉戲院,也會影響預算。也的確因為疫情所限,導演及電影團隊無法來港交流,我們也沒有辦線上活動,因為我們認為大家喜歡走進戲院,是與別不同的體驗。」雖然面對疫情影響,加上近年電影串流平台興起,但是Jean-Sébastien Attié依然肯定電影節的重要。「電影節的重要,在於策映。電影平台會買入電影,或者製作自家作品,但體驗是不一樣的。對我來說,是在封閉的戲院內專心看兩小時的電影,是專注投入的體驗。近年人們習慣了看一集四十五分鐘劇集,間中暫停又分心看看手機。我覺得我們的選擇是對的,今次電影售票反應很好,開幕前都售出很多,尤其一些只有英文字幕的電影,一般較難吸引大眾呢,但這就證明了觀眾對戲院、對電影節的重視和需要。」
第50屆香港法國電影節
日期:11月24日至12月14日
網站:www.hkfrenchfilmfestiv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