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氏家族紮根香港過百年,今天最廣為公眾認識的家族產業為銅鑼灣利園各期、希慎廣場等,皆因被稱為利氏家族的奠基者——利希慎於一九二三年買下銅鑼灣東角山。此前,利希慎早於一九一四年,已買下堅尼地道三十二號,興建「大屋」。今年適逢利園百年誌慶,希慎興業有限公司與北山堂基金、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展覽,展出曾於「大屋」擺放、利氏家族珍藏的中式古董家具,重現百年前香港華商大宅陳設。
利氏家族的「大屋」外觀(圖片由利氏家族檔案提供)
「大屋」客廳(圖片由利氏家族檔案提供)
年幼在「大屋」生活的希慎興業有限公司主席利蘊蓮表示,父親和叔父成家後,均與祖母黃蘭芳同住「大屋」,「大屋」盛載着許多珍貴的家族回憶。利蘊蓮說,「大屋」對她而言,不僅是一幢房子,更是溫暖的家,是凝聚家族情感的所在。
三層高的「大屋」由當時著名建築師Palmer & Turner以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設計,後園以亭園、魚池、修竹、奇石的中式園林格局佈置。一九八○年代初,「大屋」拆卸後,家族分批捐贈部分家具予中大文物館。
是次展覽展出逾二十件來自北山堂基金早年贈予中大文物館的家具藏品,亦有利氏家族從未公開展出過的珍藏,包括大型屏風、蓮紋床、大理石桌連木櫈、方几等,展品主要以糅合外來文化應運而生的廣式家具為主。廣式家具以豪華氣派、繁褥華麗見稱,以進口的巨大酸枝木材為主要用料,規格一般較明式家具寬大,深受上世紀社會上流階層喜愛。在展覽的家具中,可見以各種珍貴材料、寶石作鑲嵌的裝飾、精細的雕刻工藝,以及別具含意的東西方紋飾,一窺家具代表的門戶地位及角色。
展品一覽:
鑲玉大型屏風:分屏面、插座兩部分。屏面呈委角長方形,通體髹漆,正面朱漆,描金錢紋作地,背面黑漆。正面內凹,內以木條間隔,製成博古架(或稱多寶格)形式,架格設計高低錯落,設以青玉、瑪瑙、寶石、珐瑯、漆木等原料製成的瓶花、盆景、文玩、銅玉擺件等十五件,色彩繽紛。背面平齊,描金漆書各式篆體壽字四十八個(六行,行八字)。硬木插座上浮雕行龍紋,精美繁縟。(資料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北山堂基金提供)
廣式硬木寶鴨穿蓮紋床:長方形床榻,一邊扶手,靠背近扶手處較高,近尾漸低。扶手以荷塘中禾穗寶鴨為之。靠背透雕荷塘景致,塘中荷花盛放,枝葉疊壓有序,繁而不亂,並有飛鳥、青蛙蜻蜓、蝸牛等,清新自然。榻面刻荷葉葉脈紋。前左右三面牙皮亦刻荷葉紋,前面牙板更刻有螃蟹。四足作荷葉形彎腿。(資料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北山堂基金提供)
廣式硬木嵌大理石面方桌連木櫈:這種大型方桌一般是放於門廳的中央位置,接待重要客人時使用,所以無論材質、造型及設計都非常講究。桌面鑲嵌一整片大理石。四邊彎足,各以一木挖成,穩重大方。四面牙片皆為立體透雕纏枝紋,中間位置同樣鑲有大理石,工藝水平極高。整體造型厚重,雕飾雅致莊重,表現一種雍容華貴的風格。(資料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北山堂基金提供)
廣式硬木荷花紋扶手椅一對及牡丹紋几:方形扶手椅一對,高靠背、微向後斜,扁平扶手、坐面略低、矮足。靠背刻錦地束蓮紋圖案,扶手內透雕幾何紋飾,前腿彎曲,後腿外斜。方形几低矮,几面鑲嵌圓形大理石,竹節形牙皮及彎足,四面牙板中央亦嵌以大理石。(資料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北山堂基金提供)
青花大缸連硬木架一對:在傳統中式大宅內大缸一般會放於花園用作養魚或儲水,亦有置於室內作栽種花卉和擺設之用。由於清代官窰和民窰的大量生產,青花瓷在當時非常流行,亦深受外國人喜愛,所以當時人都喜愛在家中以青花瓷作擺設或收藏。(資料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北山堂基金提供)
廣式硬木嵌大理石面方几一對:長方形的高身几多數放於廳堂兩邊,用作擺放花瓶之用,所以一般會成對出現。此架面鑲嵌方形大理石,架四邊上方位置刻有透雕纏枝紋,下部飾以卷雲紋等具中國傳統特色的花紋。因為四邊佈滿紋飾,中間留空如竹籠,故俗稱「豬籠几」,是晚清廣式花几的其中一個特色。(資料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北山堂基金提供)
昔日利氏家族餐桌上所使用的銀器及古董餐具
《百年華美︰利氏家族藏20世紀中國家具》展覽
日期:即日至11月20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希慎廣場9樓藝文生活空間「Urban Sky」
希慎廣場9樓誠品書店內「FORUM」(展期至11月10日)
圖片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利氏家族檔案及北山堂基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