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的個性 色部義昭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標誌的個性 色部義昭

10.10.2019
劉玉梅,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m190920-bonnie-10

一條直線加上一個三角形,組成「箭嘴」,用來指示方向,毋須言語,這個圖像任誰都看得明、畫得出。

色部義昭是日本當紅平面設計師,尤其擅長企業識別(Corporate Identity, CI)及指標系統(Sign System)的設計,每當要解釋這兩種設計時,他都會用「目印と矢印」,即Marks and Arrows來概括說明。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已懂得畫下記號和箭頭來傳遞信息和溝通,現代平面設計其實也萬變不離其宗,他的個人作品展正是以《目印と矢印》為名。色部義昭設計的標誌,沒有冷冰冰、硬邦邦感覺,而是都彷彿有性格、有生氣。像他贏得JAGDA「亀倉雄策賞」的大阪地下鐵Osaka Metro的CI設計,跟眾多地下鐵標誌一樣,也用了”M for metro”的字母”M”,但他的設計卻叫人看到大阪的個性。

m190920-bonnie-10

每年由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出版的設計年鑑Graphic Design In Japan是日本最權威的平面設計評選。剛好在十年前,色部義昭憑《6 sense》展覽視覺設計贏得2009 JAGDA賞及JAGDA新人賞,而今年他憑着Osaka Metro的CI設計,從數以千計的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象徵best of the best「亀倉雄策賞」,設計事業進入新的里程碑。早前JAGDA與PMQ合作在香港舉辦Graphic Design In Japan 2019 優秀作品展,色部義昭也應邀來港分享設計心得。

創作的出發點

問色部義昭當初是怎樣當上平面設計師的,他說自己原是讀藝術(Fine Art)出身,讀書時過着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活,但並不知道前路如何、沒有方向,轉捩點是他應朋友邀請去歐洲旅行半年,「我在旅程中看到許多圖案、設計,感受很深,便決定將來要當平面設計師。」

他入行之後深深體會到現實和校園的分別,「現實工作就好像進入了實戰模式,設計的過程中,因為要不停配合客戶,事情變得商業化了。」他也意識到,雖然藝術和設計同樣關於創作,但兩者的本質有很大分別,因為它們的出發點相反:「由最初的創作契機方向來看,藝術和設計本來就是不同的。藝術是(創作者)由內向外創作的,而設計則是外在的,乃(創作者)基於大家的觀感,例如按客戶的需要,而產生出來的。」

十年前,色部義昭憑《6 sense》奪JAGDA新人賞,打響名堂。
十年前,色部義昭憑《6 sense》奪JAGDA新人賞,打響名堂。

設計師和客戶之間彷彿總是隔一條鴻溝,他也坦承面對客戶是件困難的事情,「當要不停配合客戶,自己也會變得很緊張。」隨着經驗漸長,他認為「把客戶當是朋友或者拍檔,是一種好的工作方法」,「自己的設計,『自己』當然最重要,但客戶提出的要求亦然,因為客戶也是『專業的』。」他舉例說,最近接手了一間圖書館的視覺設計工作,他會先跟着圖書館的負責人和員工一起實地考察,這裏好或那裏不好,大家都一一仔細檢視、討論,然後才開始設計。「盡可能令對方接納自己的意見,說明作品意念的同時,亦要聆聽對方的意見再三思考。正因為每一個項目都付出了很長時間的努力,所以更加要力盡所能,說服對方。」

公共空間的關係

色部義昭近年接手的項目牽涉不少公共設施與空間,例如市原湖畔美術館和草間彌生美術館的主視覺和指標系統。處理這類項目時不單要滿足客戶的要求,同時還有兼顧用家的使用體驗,要考慮的受眾更多、更廣。「建築空間很大,相比之下,我的平面設計顯得很小,但是人跟建築空間相比也一樣顯得很小。所以設計時我會先思考人跟公共空間的連繫和關係,讓所有人都能看見那些標誌,不論大人、小朋友或是老人家。」

色部義昭最多人「看見」的作品,要數他為Osaka Metro設計的新Logo。革新Osaka Metro品牌形象的契機是去年Osaka Metro由公營轉為民營,在大刀闊斧改造車站之前,首個大「工程」是打造全新的Logo。色部義昭獲委以重任,他這樣解釋設計意念:「Osaka Metro是支撐大阪市的基建設施,而大阪是國際大都會,這個標誌的功用是讓初到大阪的人也能一目瞭然;同時,考慮到這個標誌在大阪出現的次數之多,我相信它需兼備環境設計的元素,以建構城市景觀。」

大阪新形象

走在街上,當你從遠處見到地鐵站的標誌,就知道那是地鐵站的入口所在;而地鐵作為貫穿城市的交通樞紐,看到怎樣的地鐵形象,也會得出怎樣的城市印象。綜觀全球各地的標誌設計,要不是用了”M for metro”的”M”字,就是把車軌或列車的圖像簡化,十分考驗設計師的功力深厚,否則便會淪得面目模糊的下場。

他為大阪地鐵設計新標誌,以紐帶象徵不斷前進的列車,簡明有力,注入大阪人的靈活個性。
他為大阪地鐵設計新標誌,以紐帶象徵不斷前進的列車,簡明有力,注入大阪人的靈活個性。

色部義昭在設計的時候,從Osaka Metro的名字出發,其中一個重要考量在於大阪和大阪人的個性,「自尊心強,出名搞笑藝人,熱鬧。」他舉例說。他笑言自己是一邊發呆,一邊隨手畫期間,忽然靈光一閃,想到把Osaka的”O”和Metro的”M”兩個字母合二為一,如是便設計了結合”O”和的”M”螺旋形動態標誌。隨着視角的變化,Osaka的”O”便會變成Metro的”M”,以旋轉的紐帶象徵不斷前進的列車,並呼應品牌精神”Change to Run. Run and Change”。細心觀看動畫,紐帶旋轉節奏緩急有致,動態優美,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這正是色部義昭的巧思所在:「雖然大阪是以『快速流動』聞名的商業城市,但我的設計卻不想表現這一特點,而是反過來,讓大家在如此快速的城市,慢慢去享受、感受,這才是我真正想透過作品表達的。」

Osaka Metro貫穿城中不同角落,連繫辦工大樓、公園、購物商場等種設施,他盼望當市民經過,看到新的標誌,他們也會因此得到啟發,「標誌的轉變不但在於標誌本身,也表示着時代進步,希望大阪市民自身也隨之改變。」

包裹的心思

與Osaka Metro的CI設計同場展出的,還有色部義昭另一個入圍作品—美術用具品牌liquitex的顏料包裝。就顏料管子的包裝設計而言,用家的要求莫過於能輕易分辨顏料的顏色;設計師最直接的做法,便是在管子包裝上印上相應的顏色。他的設計手法驟眼看來也大同小異,他的過人之處,在於突顯顏料向下流動的形態,而且每一款顏色都不一樣,彷彿為每枝管子都度身訂造新衣一樣,顯得各自都有鮮明的個性,而不是一成不變地貼上方形彩色貼紙作標記而已。

色部義昭替美術顏料品牌設計包裝,在每個管子加上顏料向下流動的形態,隨顏色變異,在劃一的設計中創造出獨特性。此作品也使他入圍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的獎項。
色部義昭替美術顏料品牌設計包裝,在每個管子加上顏料向下流動的形態,隨顏色變異,在劃一的設計中創造出獨特性。此作品也使他入圍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的獎項。

不論專訪期間還是設計講座的開場白,色部義昭都說過這一句話—「在日本,並沒有很多人知道什麼是平面設計。」日本已經是公認平面設計大國,但色部義昭仍然這樣說,或許就是作為創作人的無奈和執着,畢竟許多人只看到平面設計的表面。正如色部義昭提到,平面設計跟藝術創作的的初心不一樣,不能只顧自己自由創作而無視客戶、用家的要求;但從色部義昭的作品可見,他的設計不單止滿足了由外而來的需要與期許,他亦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心思包裹在作品裏面,等待有人心發現。

PROFILE──色部義昭(Irobe Yoshiaki),1974年於千葉縣出生,在東京藝術大學完成碩士課程,現為日本設計中心總監、色部設計研究室(Irobe Design Institute)主理人及東京藝術大學兼任講師。他以平面設計為中心,亦涉獵不同領域的設計,包括2D及3D圖像、空間設計和流動影像。其作品於日本國內及國際間獲得不少設計獎項,如由日本導視設計協會(SDA)、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和東京藝術總監俱樂部(Tokyo ADC)所頒發的獎項;國際獎項則有英國D&AD大獎和美國One Show 設計獎。

劉玉梅,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