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疫情爆發前,元朗Accro Coffee是每晚八時後必定滿座的夜啡店。
「現在的店子,依然是你心中的理想模樣嗎?」
今年十二月,店子成立剛滿十二周年。經歷三度易舖、疫情來襲、舊班底移民,我問創辦人莫偉健。
「一直希望它是個讓自己在下班後、把匆忙的節奏暫停一下的『第三空間』。」阿健溫文而堅定地說。
誰開店不是因為私心?就像鍾情日本文化的阿健,每次搬店為室內設計畫,他都不經不覺地承襲了日本昭和時代的老派喫茶店氛圍;是夜拉開厚重的木趟門,昏暗燈光下,熟悉的瓷杯木櫃、虹吸壺陣,豐富、飽滿、低調而溫和。場內,每個角落都瀰漫着歲月的重量,以及需要獨處的都市人。
喫茶店的空間魅力
日本作家川本太郎曾這樣評論道,「一座城市的大小,與個人的居家空間正成反比。」意思是說,家裏愈小,城市愈大、愈發達。這正好說明為何當地重要城市如名古屋、東京、京都等,大街小巷都找到喫茶店的蹤影。
喫茶店即是咖啡店。它是十九世紀以降日本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場所,包括年輕人約會、社交及會談,那就如同香港昔日的冰室、涼茶店,是時髦的符碼。每間店都有濃厚的個人色彩,不論是喫茶店全盛期昭和年代風行的「爵士喫茶」、「漫畫喫茶」,抑或是阿健私心喜歡、長野縣彩本堂的「植栽喫茶」。這些店大多沒有翻桌的壓力;那舒適的環境、洗練的服務態度,自然而然客人樂在其中,配點簡單糕點、鬆餅,就喝上三、四杯咖啡。
傳統喫茶店強調「手工」元素,就像咖啡豆要自家烘焙,手沖、虹吸式咖啡更講求熟練的手感與技巧。阿健亦特意在店中間添置一排虹吸燈爐及玻璃壺,紅燈於漆黑中散發着溫暖,吸引很多客人自動靠到吧台前坐着。推廣咖啡、喚醒眾人對生活美好的覺知,是他當初轉行開店、執意想做的事。
但難免出現有心無力的情況。
為療癒而存在的虹吸式咖啡
如同深夜食堂,老闆是一間咖啡店的靈魂。只是,阿健需兼顧事情甚多,分身乏術,早已放棄站吧沖咖啡;與他白手打拼的班底早早移民,他慨嘆新人歸屬感不強,大多只為精進沖咖啡的技術。他試着改變現況,「就像在現店加設了貴賓房制度,讓每位同事都可以帶自己相熟的客人內進,不受外面用餐時限規限;我也鼓勵、幫助有潛能的同事們創業,能獨當一面,在業內嶄露頭角。」說時,他語重心長。
也許阿健內心覺得有「虧欠」支持者的地方,「我會在慶祝這個月再次站吧!」料想熟客都會為他的虹吸式咖啡而來──他是香港業界最有名的虹吸式咖啡大師。這夜,他從吧枱找到陪伴多年的攪拌木棒,沉穩而自信地煮;秀麗的骨瓷杯內,咖啡飽滿而圓潤,繚繞熱氣好比他的無比熱情。從來相信,有想法的咖啡師,才會做出有靈魂的咖啡。喝了一杯如此充實的咖啡,心底希望,阿健能夠每個月抽空站吧,繼續以療癒的咖啡香維繫這靜好安穩的夜啡空間。
Accro Coffee
元朗安寧路162號金城樓地下D號舖
9430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