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自古以來備受尊重,南丁格爾的白衣天使形象深入民心,加上近年各大專院校提供護理專業學位,因此許多年輕人視護理為他們的理想職業。然而,業界看到的可不一樣的現實,這份職業可能令人厭惡、沮喪,甚至感到不值得。
實際上前線護士的工作量因應不同的醫院部門,變化和分別可以很大。這種獨特的工作模式跟他們的生活模式會出現產生錯综複雜的關係,當兩種方式不能融合時,就使他們思考繼續或離開這個専業,由此就形成今天香港前線護士人手短缺,以下將討論其中原因。
她是護士 也是別人的母親
首先要了解的是護士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臨床護士的工作時間大致可分為兩類,即那些必須輪班工作的人和朝九晚五上班的人,人手短缺主要影響必須輪班工作的護士,這包括幾乎所有在醫院臨床病房工作的護士,他們的更期通常分為上午(A),下午(P)和夜班(N)合共三更。
在一些病房,有值「長夜」的安排,而這班護士通常是一小撮或兼職的同事。 在香港大多數病房的護士輪流做A,P和N更,N更次數的頻率是根據護士數目和該專科的性質有所不同而差異很大,但一般來說平均每周至少一晚。這個彈性系統有利亦有弊,基本上應該說是對所有人都公平的,因為從長遠來看,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在假期工作的機會。可是在長公眾假期期間,特別是當一些同事休假時,也可以引起爭議。
另外大多數護士都是女性,除了自己專業身份外,她們也是母親,妻子和女兒。試想像一下、她們不能夠控制自己何時上班或休假,但又要在有限、可用時間的情況下在不同角色之間徘徊,她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有時候若她們感到無力或無法履行其中一些角色,這會令她們家庭的成員或父母帶來失望,到頭來這些負面情緒可能影響全家,甚或產生不良的心理後果。
工作繁瑣的把關人
護士的工作有很多方面。首先,它主要是一項自主性的工作,涉及直接對病人的護理,包括檢查,評估和診斷,以各種形式去治療和處理、及提供支持和諮詢。護士也在醫生的指導下工作,並與醫生合作,典型的例子是在手術期間作為醫生的助手。護士還須監督其他工作人員,例如病房健康助理、運送病人及樣本的工作人員。一些晉身為經理的護士,亦要兼顧管理病房的工作,包括物資的供應和儲存,以及繁瑣的人力資源安排和管理任務。她們要保持病人護理的水準,同時亦要防止各種各樣的醫療事故,包括病房內有病人意外損傷,交叉感染或弄錯病人的身份。
她們更要跟進檢驗報告,告知醫生異常化驗結果和病人情況的變化,這意味着一個在急性病房、或某些專科病房中盡職盡責的護士,只能在指定的時間休息,甚至連上廁所也得爭分奪秒。因此,這對護士、特別懷孕的護士來說,是一個尤其艱苦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分配休息的時間(例如用餐時間)往往幾乎被視為恩賜的。對於在病房工作的護士來說,盡管她們有輪流吃飯的時間,而在中間休息的時間 (Tea Break)對於補充液體和能量至為重要。但往往因為尚未完成手上的工作,連喝一杯咖啡提神都不能,這是一般上班族不能想像的事。
另一個「行外人」很少意識到的困難是護士既要照顧病人,又要處理其親屬。大家都明白沒有人喜歡被送入醫院,而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相比較、前者通常被視為二流。加上許多人認為自己應該是被優先處理的病人,因此如果他們像其他人一樣受到一般的對待,即使治療成功且結果良好,他們亦不感到滿意。
可是,實際上私家醫生和醫院傾向於轉介患有嚴重病症和難以處理的病人至公立醫院。由於公立醫院不能拒絕病人入院,因此作為面對病人及其親屬的前線,護士往往首當其衝、承受病人及其親屬不客氣的對待,有時是口頭甚至身體的暴力行為,所以護士與病人及其親屬發生衝突是很常見的。 可是,要圓滿處理病人及家屬的要求或情緒,又何止是書本上的護理專業知識就能應付?
護士精神經考驗
公立醫院裡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資深護士,對護士的價值觀和文化逐漸受到侵蝕而表示遺憾。在過去,她們將自己的職業視為一個承諾、一份犧牲和奉獻精神,為病人提供護理,使他們恢復健康。她們往往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家庭和個人之上。然而,隨着社會大氣候和價值觀的改變,她們的專業文化也在不斷變化。
如今,越來越多新入行的年輕護士抱怨她們的工作性質: 冗長的工時,頻繁的夜間輪班,照顧或有傳染性的病人,承受患者及其親屬的騷擾,甚或暴力行為,更甚可能因為醫療事故而有被起訴的機會。這些情況當然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許多有經驗的護士已經習慣了,但年輕的護士通常不能接受。 因此,解決護士人手問題並不是單單是增聘護士、增加訓練護士學校的名額,而是首先要解決護士的工作環境和士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