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治療新方向 早診斷復原心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心房顫動治療新方向 早診斷復原心律

30.09.2022
close-up-man-is-heart-attack

【HIGHLIGHT】心房顫動,簡稱為房顫,是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2018年發表的醫學文獻指出,2016年香港人的房顫病發率為0.77%,推算至2030年,病發率將增至1.1%。目前,本港約有1%人口患有房顫。

心臟專科醫生徐炳添表示,根據醫學統計資料,人一生中發生心房顫動的機會約有四分之一,另發現本港中風病人中百分之二十是患有房顫。但房顫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所以部分患者可能毫不自覺,而最可怕的是造成心臟血栓引致中風。現時治療因房顫引起中風,是以藥物為主導,徐醫生指近年治療方向有新突破,目標效果是早診斷及復原心律。

心臟專科醫生徐炳添
心臟專科醫生徐炳添

房顫發生 隨時中風?

健康的心臟是穩定及有規律地正常跳動。當有異常的電流訊號在心房內快速亂竄,就會導致心臟出現過快、過慢或不規律的亂跳,此時心房只在顫動,因而令心房血流未能正常的流動,從而形成血塊,一旦血塊流至腦部造成腦血管栓塞,便會引致中風。

徐炳添醫生指,房顫可分為三種類型。最早期是陣發性房顫,不規律的心跳突然開始,然後在七天內可自行停止。持續性房顫,出現不規律的心跳持續七天或以上,一般可使用藥物讓不規律心跳停止。但當病情進入永久性房顫時,藥物也無法使心跳回復正常狀態。

心悸、胸口痛 早期房顫徵兆

房顫的常見原因是年紀大、肥胖、睡眠窒息症、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臟衰竭、甲狀腺亢進、慢性腎病等,重度飲酒和吸煙都會增加房顫的發病風險。其實房顫發病,是有「徵」可尋。「最常見的病徵是心悸,心跳會好快而且紊亂,當房顫發作時會令血壓可能下降,引致頭暈,也可能會胸口痛、疲憊、氣促等。」徐醫生說不少人往往因為症狀模糊而忽視發生房顫的風險。

智能手機軟件 輕鬆自我監測

部分房顫發病是完全沒有症狀的,如何自我監測?普及如智能運動手錶,已可日常自行觀察和量度心跳規律情況,有助及早發現病情以作適當的治療。亦有測量心率的手機軟件結合便携式心臟監察工具,配備1導聯心電圖及6導聯心電圖功能,只需將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同時放在小巧的測量器上30秒,手機軟件即時記錄心跳狀況,以及提供初步診斷結果。徐醫生建議陣發性房顫患者或是有病徵者使用,「現時手機軟件的測量心跳數據一般都準確可靠,所記錄下的心電圖可以作診斷用途。建議病人自行監測一星期,將手機軟件記錄下的心電圖資料拿給醫生做進一步診斷。」

手機軟件結合便携式心臟監察工具,只需30 秒就可測量出心率,具一定準確度,可作醫生診斷用途。
手機軟件結合便携式心臟監察工具,只需30 秒就可測量出心率,具一定準確度,可作醫生診斷用途。

而房顫的醫療診斷方式主要是持續心電圖監測,基本的心臟資訊如心跳速度、心律變化等都能由心電圖得結果。若果房顫症狀非持續性出現,可利用外置式心電圖監測儀捕捉陣發性的房顫。監測儀體積細小,外貼在胸口位置,進行一至七天、二十四小時偵測心律不正和心跳異常,可設置重覆使用。「另一方面如有年輕不明原因中風患者,或是一直找不到心跳紊亂的原因,就會考慮使用植入式心電圖監視器進行長時間的心跳監察,可以記錄兩年的心跳狀況,不過這是入侵式的,需要在左邊胸口皮下植入,不是每個病人都接受得到。」

治療新方向 讓心率回復正常

現時,房顫的治療新方向是早診斷及復原心律。徐醫生解釋:「以往治療方向主要是控制心速,隨著更多研究發表,現時的治療方向較為進取,不只是減慢心跳,而是要令心率回復正常,不會再出現房顫。」治療方法包括藥物、體外電擊、射頻消融術和冷凍消融術。

根據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是目前預防因房顫引起中風的一線藥物。相比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更有效預防中風,以及發生出血副作用的風險亦較低。患者服用華法林,容易受到食物及其他藥物影響而干擾到凝血指數,因此需要定期驗血以監察和控制凝血指數,調校藥物劑量,不免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及影響生活。服用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不需頻繁地驗血,亦沒有複雜的劑量調校,醫生依據患者的年齡、體重及腎功能等因素決定服用固定的劑量,可避免誤服劑量的風險。徐醫生提醒,中度至嚴重二尖瓣狹窄病人,以及已植入金屬機械心瓣的病人只能選擇傳統抗凝血藥。

當因不同原因而不適合服用抗凝血藥物,左心耳封堵術是長遠又不會增加嚴重出血風險的替代治療方案。「如果病人曾服用口服抗凝血藥物後出現嚴重出血情況,尤其是頭顱內出血,會擔心繼續服藥的風險,會建議病人考慮做左心耳堵塞術。」因房顫產生的心內血塊大多積聚於左心耳位置,利用心導管微創手術把左心耳封阻起來,便能降低房顫引起中風的併發症風險。

%e8%9e%a2%e5%b9%95%e6%88%aa%e5%9c%96-2022-09-23-%e4%b8%8b%e5%8d%883-50-03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