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理健康】「Toastout」是 「Burnout 」的先兆? 十招學會應對「烤多士症候群」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職場心理健康】「Toastout」是 「Burnout 」的先兆? 十招學會應對「烤多士症候群」

10.01.2025
網上圖片
7

「Burnout」一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你又有沒有聽過「Toastout」?這個新興詞語來自韓國,原文為「토스트아웃」,直譯則是「Toastout」。當地的年輕一代以「烤多士」作為比喻,用以形容工作導致自己疲勞、昏昏欲睡及情緒低落的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早於二〇一九年重新定義「Burnout(過勞)」為長期工作壓力導致的慢性綜合症,症狀包括疲憊感、無法專注工作及工作表現不佳。而「Toastout」所描述的,則是「Burnout」前的倦怠,情況就像多士輕微燒焦,卻又未變全黑的狀態。

根據韓國《中央日報》的報道,當地的年輕人熱愛在網路上分享與「烤多士」有關的工作迷因(meme),而且更會用不同口味的「烤多士」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說,「生菜烤多士」是指自己像被麵包夾着的生菜,軟爛枯萎且毫無生氣;「牛油烤多士」是指自己像牛油般快要融化,形容昏昏欲睡的狀態。

(網路圖片)
(網上圖片)

「烤多士」只是掩飾? 背後隱藏更大的情緒危機?

韓國同德女子大學文化研究教授Park Hye-yeon指,這種現象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年輕人愈來愈注重個人生活,才開始使用微妙的語言來形容他們的經歷。「『Toastout』其實只是另一個形式的『Burnout』,只不過年輕人可能羞於使用Burnout來形容自己。」

二〇二二年,韓國衛生及社會事務研究所(Korea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Social Affairs)發表一份研究,結果發現,年齡介乎十九至三十四歲的年輕受訪者中,有百分之33.9的人表示自己有「Burnout」的情況,主要由重複性壓力及無聊所致。

(圖片取自韓國插畫家@sukeydokey Instagram)
(圖片取自韓國插畫家@sukeydokey Instagram)

韓國檀國大學心理學教授Lim Myung-ho則認為:「年輕人嘗試用烤焦來形容自己,而非直接說自己『Burnout』,因為他們害怕被貼上無能或懶惰的標籤。但實際上可能會更加危險,因為他們可能會忽視一些輕微的症狀,最終導致更嚴重的問題。」Lim Myung-ho補充,不少研究發現,如此的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很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問題。

防止成為「烤多士」的十大方法 

曾任英國肯特大學文化史教授的Anna Katharina Schaffner,近年主要研究過勞及情緒耗竭的現象。她早前於英國《衛報》撰文,列出十大方法應對此類問題:

1)多讚賞自己,多讚賞身邊人

Anna Katharina Schaffner引述OC Tanner Institute於二〇一九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該研究指出,若我們在工作中不給予讚賞,亦不接受讚賞,「Burnout」的機率會分別增加百分之45和百分之48。長遠來説,缺乏正面評價的環境會降低我們的自我價值,多讚賞別人和自己,有助滋養我們的心理健康。

2)生而為人,疲憊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或許我們認為自己活在一個疲憊不堪的年代,但她指,人類世世代代一直都與這種感受抗爭。在中世紀,疲憊被稱為「acedia(怠惰)」,症狀為絕望、冷漠及倦怠,更是基督教義裏「七宗罪」之一。在十九世紀,這種感受演化成一種病症「神經衰弱」,當時被理解為生活節奏加快及過度刺激的結果。她說,這些恐懼一直跟我們同在,我們生而為人,有這些情緒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3)重新思考何謂「工作美德」

工業化後的社會,讓我們對「工作」採取不同的態度。準時、有效率及有紀律被視為「美德」。這些觀念雖然推動社會進步,但對個人而言卻未必是好事,很多人已經深深内化了這些價值觀,認為若自己不工作就毫無價值。但放下這些「美德」,或許能讓我們找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4)培養興趣

興趣是「Burnout」最有效的解藥之一,不同的興趣。能讓我們在工作以外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及意義。若你不知道自己該發展甚麼興趣,或者可以試試問問自己:「我上一次感到完全活着是甚麼時候?我在正在做甚麼事情?」

5)和你内心那位「批評家」好好相處

或許很多人的腦海中,長期都有個負面的聲音不斷批評自己。這個聲音告訴我們:我們不夠聰明;我們太胖、太瘦、太矮、太高;我們不擅長工作。這位住在心中的「批評家」,常常放大負面的事情,消耗內在能量,令我們感到精疲力竭。

Anna Katharina Schaffner建議,我們可嘗試與這些想法建立一個「距離」,與其説「我很笨,我們沒用」,我們可以試着改說:「我留意到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我很笨,我們沒用。」這樣的做法,可提高自己對情緒的覺察力,了解到這是心中冒起的想法,但不能以此定義自己。

6)計算出你的「生命成本」

十九世紀哲學家Henry David Thoreau提出「生命成本」的概念,意思是我們為了達到目標所犧牲的時間、精力、健康和精神。金錢和地位往往都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事情,但我們用以兌換的,則是自己的時間、健康和人際關係。

因此,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我們所做的選擇,付上了甚麼生命成本?」若然發現代價過高,或者是時候作出調整,讓時間和健康成為人生的首位。

7)學會說「不」

當我們處於過勞的狀態時,也許應該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承諾了太多事情,究竟哪一些才是真正重要且有意義的?又有哪些是違背我們的價值觀?學習說「不」,才能感受到自己有選擇的確立,避免自己被他人的欲望左右,反倒沒有反思自己想花時間做甚麼。

8)運用八二法則

八二法則,又稱帕雷托法則,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提出,當中指的是百分之八十的結果其實都是取決於百分之二十的因素,例如意大利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由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有。八二法則展示出「關鍵少數」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可以問自己:「在生活中各個領域,有哪百分之二十的活動能帶來最重要的成果?」

9)將「休息」放在首位

疲憊的感覺其實是身體給我們的警告訊號,像是身體跟我們大聲說「不」,試圖保護我們免受進一步的損害。當身體告訴我們需要休息,大多數人卻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不過,適當的休息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當我們壓力過大的時候,更應允許自己擁有「沒有罪惡感」的休息時間,讓身心得以恢復。

10)畫出自己的「控制圈」

古代斯多葛派(Stoics)相信,我們的痛苦不是由外在環境造成的,而是由我們對這些環境的反應所造成的。Anna Katharina Schaffner建議,我們可以嘗試做「控制圈」的練習,在一張紙上,畫出兩個同心圓,外圈的事物是「我無法控制的」,内圈的事物代表「我能控制的」,然後專注解決内圈所列出的問題,嘗試接受外圈那些無法控制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期望。

英國《衛報》全文:
Feeling exhausted? Here’s how to fight the weariness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article/2024/jun/23/feeling-exhausted-heres-how-to-fight-the-weariness

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