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然每段過去都是建立故事的根柢,港島南就是香港的序。
出自十六世紀,明朝的《粵大記》中,便有「廣東沿海圖」記載香港,但書中所示的香港不指香港島,而是指今日的鴨脷洲。後來廣東出產的香木,都必經香港仔組裝上船再北上分銷,香港仔憑港島南的地理優勢,發展成重要的貿易中轉站。至三十年代,漁業乃香港主要經濟體,全港漁民人數超越七萬人,當中最大的漁民社區正是香港仔避風塘。國際大都會的雛形由此構成。
如今,南區一邊盛載香港演變的故事,亦存有只此一家的風景:地水相連的地貌、川流不息的避風塘、濃厚的人情味,均是港島一隅的難得。可這道矜貴,多年來都帶有距離感。二O一六年以前若前往南區,不是冒堵車風險經香港仔隧道,就是繞過薄扶林外圍再到達,直到港鐵南港島綫通車,南區之美方更易共享。這裏的美,源於與生俱來的地貌,更源自港灣所孕育出的各樣人生,今天從南區往來市區只需十分鐘,香港的開初,嶄新的港島南,有待我們重新發現。
青出於「南」勝於「籃」: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vxmY9
藝術神秘感: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qQSp7
避風塘變幻潮: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9Sy5u
繪畫香港 過去與現在: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CZfux
四個故事,四樣人生,訴說香港的序,南區的故事。從中發現,每座城市都總有一個後花園,儘管世間紛擾,許多獨特而優雅的氛圍,仍可在後花園尋覓,讓人沉澱心靈,重整步調。南區,正正擁有以上特質。
海風、人情、文化,留住了上一代的故事,往後的故事,可能是由海風作背景的文化、藝術風潮。「鐵路+社區」,南港島綫的成真,讓南區更密切連繫香港各區,嶄新社區的成形,展現更多可能、發揮空間,內容仍在編寫,你和我都是參與其中的人,有幸共享香港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