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天大阪行,回來後發覺最明顯的後遺症是眼睛沒那麼乾澀疲勞,看東西不再朦朧、難以聚焦,但願這情況可維持多些日子。
沒有這樣的事,我並非去了做眼科手術,只是一般旅遊,順便談一點公事。然而出入都是空間感很強的地方,也看到很多天空、河流、山巒、樹木,近觀遠望都天高海濶,空氣亦非常乾淨鮮爽。尤其下雨的時候,整個周圍都猶如在洗一個長長的花灑浴,浴後所見露天的街道樓房以至人和車皆光潔亮澤,是真正的「洗塵」,遊客天天外出,當然也被洗滌了。
放鬆了幾天,帶着因天氣欠佳和方向感缺失而沒去到想去的地方的遺憾回來,留下再去的藉口。
有大胃王朋友吃了晚飯套餐還覺得未夠於是回到住家附近再吃一碗雲吞麵才上樓,我這貪心哈日族則是匆匆來去意猶未盡,從關西回到家中仍以遊客心情過活,懷抱着東洋秋風秋雨的美景和素養的殘影及餘韻,我登上電車往鰂魚涌去膜拜自奈良、京都出身和成名的平面設計大師田中一光。
八、九十年代的文藝風流,真的不為千禧後的小朋友所知,去看這位已故設計大師在香港的首個大型海報展,我不知道自己是基於緬懷還是念舊,抑或是未夠。曾經一段日子,我們這種文藝青年經常被這些由傳統東方美學啟發,融合現代西方元素的平面設計所吸引,繼而留意那設計宣傳的商品或文藝項目,無論是本港的還是外國的林林總總的這些視覺刺激和滋養,都潤澤了當代年輕人對事物的審美和感受,正如近月我們看到的大量高質素文宣設計、畫像、拼圖,肯定會永留這一代年輕人心中,播下了一些影響他們將來成就的種子。太平盛世的當年,日本人的創意和美藝,正是潮流之所趨。
半吊子劇場人來到展覽場地,一進門看見那幾張為能劇設計的「產經觀世能」系列作品已被吸了過去,只因我是個文字癖,見字便讀;大師的用色、佈局、字體選擇,有一種魔力讓人久久望着海報,眼睛不願移開。原來田中先生也愛文字,設計中常常用到不同文字又以漢字和英文較多,加上他的字體運用和藝術處理,令那些字的意義比表面更多添一層。這種以宣傳為目的卻媲美藝術品的商業設計來到今天,可嘆已越見稀罕。從事設計行業的新一代,適宜多找這些經典大作來參考以進補。
文藝青年和低調美藝從業員孜孜追隨的「無印良品」其實是田中一光的構想,他與一眾創作人一起提倡發展這種「無品牌」日常生活美學,切實示範怎樣才是真正的「價廉物美」,當年的四字真言無印良品海報,曾經烙印過在我腦海中的,今番再見實物,讓我對九十年代初香港的記憶,又翻湧起來……
三宅一生與田中一光可曾互為繆思?沒有人告訴我答案,肯定的是他們自七十年代已經開始惺惺相惜。我只見到田中曾當三宅的模特兒,看似只是遊戲之作,不過年輕的時候,沒有什麼不可的。幾位相識大半生的老友在接受訪問談到田中君時,也會穿上三宅一生的設計,而且還用了自己的方法去穿,創意不老。
田中一光一句外語也不會說,只通過他的美學造詣和作品享譽國際並結交到很多外籍好友,《再會田中一光》的策展人陳幼堅在展覽入口處,用了大半堵牆做了一個田中一光照片拼貼,在拼貼的前面供了一盤綠色植物,插着綠葉的一個寬口大玻璃瓶子,陳先生說原本是他倆當年在銀座某餐館吃晚飯時鎮酒用的,席間他對此工藝品的精緻外形和做工深表讚賞,回港未幾便收到田中先生從日本寄了這瓶子來送給他。
細細欣賞着大師作品之際,耳邊響起的是Chet Baker柔美的小號,與眼前看到的東西非常契合,恍似與圖像一起呼吸,為摯友策劃的展覽自然選播摯友喜愛的音樂。看畢整個展覧,感覺是有情有心。能夠到此一遊,就像日本之旅順延了一日,不算圓滿,但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