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何秀萍
熱門文章
何秀萍
一個女人
ADVERTISEMENT

何秀萍專欄:看到了什麼

14.01.2019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9-01-14-%e4%b8%8b%e5%8d%8812-18-15

歲末年初,酬酢比平日多,氣溫又驟降,終於吃壞了肚子,把不該吃的吃多了的都放了出來才得安生。結果有兩天足不出戶躺在牀上取暖養病。臥臥起起不睡覺的時候便看書上網消磨時間。這種陰冷天宜讀張愛玲,開着暖風機讀她橫眉冷眼回憶自己的命運。她的文字大熱天讀也好,有吃冰棒的副作用。春天秋天就挑別的書看。張愛玲是天才毋庸置疑,我更佩服的是她的記憶力,四歲、七歲時的事都記得一清二楚,而且連同當時的感受。別人說過的話無論是說她還是不,語氣和聲線都仍然栩栩如生,這真的就是一種才能。我對自己的童年細節是一點也記不住,只記得外婆給我講很多故事和常常被舅舅抱坐在膝上。其餘小事居然是在讀別人童年往事時被勾起來。例如張愛玲回憶兒時夏天晚上在天井乘涼,不識字的女傭請小主人用蚊香在芭蕉扇上燒出她的姓。我便想起小時候暑假回鄉探親時也看過這種場面,不過燒字用的好像是線香而不是蚊香。有些手藝天份的大哥哥們除了文字更會點出圖畫。張愛玲離開中國大陸時我還未出生,看來這種民間夏夜消暑手作,從北至南流傳已久。

牀頭的這本書的著作人是馮晞乾先生,一位張愛玲作品研究者。他獲得張愛玲遺產承繼人宋以朗先生的授權將祖師奶奶的遺稿、筆記、書信等經過整理、考證、注釋然後做出這本《在嘉多利山尋找張愛玲》。厚逾吋,凡四百多頁資料豐富的一冊鉅著,絕非一個肚瀉得體弱眼矇的人一時間消化得來,但是一翻開就想一直讀下去。

眼睛累了放下書去沏茶順手掃掃手機,看到一個朋友轉發出來的新年玩意,立刻就想到喜歡求卜問卦的張愛玲假若今天還在,看到此等小兒科東西會嗤之以鼻還是會興致勃勃圖個新年彩頭,也玩一下聊博一粲呢?不過她時常說自己對操作機器很笨拙,也許對電腦、智能手機之類電子產品是沒多大興趣的,而且生活儉樸簡約的人,也會避免和科技產生密切關係,我認識的一些朋友仍然是沒有手機的,這種「與世無爭」也是一種修行。

其實這幾年自網上社交平台流行至堪可代替實地真人社交生活之後,一堆討用家歡心的粗淺命運預測應用程式也相繼面世,各適其適。到了年底就見到友儕紛紛展示自己的一年總結或來年運勢。其中一個最無傷大雅的是一片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排成一方格,玩法是你第一眼認到的三個英文單詞便代表你的2019。我第一眼看到的是:LOVE、BEAUTY和TIME。無聊的我接着更找出所有字詞來看看,所有能被挑出來的都是有正面意思的,比如:愛、成功、金錢、權力等等。

諸如此類的這些大概都是心理投射遊戲,什麼人便看到什麼。有一位朋友看到一個”YOU”,但其實一般人會看到”YOUTH”,只是他偏偏無視那”TH”,畢竟是個登陸了好幾年的老友記,要看也寧願看到活生生的青春之軀而不是平面的虛泛之詞吧。然而抱恙在家,於虛擬空間見字/圖如見人,也頗療癒。

有些東西的確是在屏幕上看看就可掃過,書還是要一頁一頁的翻閱才行,手指與書紙的觸感每一本都不同,剛巧最近在看的書都較厚,有點重量,也與內容份量成正比。胃裏沒有太多東西便易感乏力,斷斷續續地分多次捧書而讀,可是每次看不到十頁便又盹過去,根本對任何作者都不公平,決定精神回復了再仔細閱讀,不能粗看。現今粗看的只有電視,得知些時事和天氣的大概,看到各地的元旦煙花、日本平成年號明仁天皇最後一次新年賀詞還有可憐的豬們,祝願豬年來到前牠們的刼也完。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9-01-14-%e4%b8%8b%e5%8d%8812-17-25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