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追着夏天的尾巴,一而再顯示大自然的威力。一眾黎民抹乾身上和屋漏的雨水泥巴,又到時候張羅莘莘學子向新學年出發。出發的還有很多被惡劣天氣阻礙行程,滯留在機場或酒店的旅人們,新聞除最新風暴消息之外,最受關注的就是最新航班情況。
僥倖地,多年出門至今都未被天氣扣過在機場,延誤是有的但一早得到航空公司通知所以能提早應變例如安排住宿或改乘另一班機。當然沒人希望出遊或出差被壞天氣牽着鼻子走,但天有不測之風雲,也只能順應自然,接受現實,當作是一份神秘贈品:在異鄉體會陰晴圓缺、風雨交加也許能帶給遊子對那地方的一些意外發現,不過要提防別讓風霜雨露損害健康,破壞遊興。
不務正業的我出差的機會少之又少,若遇上風雨攔路,嚴重的是取消活動或會議延期換地方改為視像進行等等,這是常規。遊玩則更聽天由命,有時在酒店睡一覺吃幾頓又雨過天青可以出去玩了,那時就會覺得那天的租金分外值得。
有一年在東京遇上一個猛烈的颱風,大風大雨、地鐵淹水,有些行車線暫停服務。在酒店房中亦聽到窗外的疾風呼嘯,唯有留在室內看着聽不懂只有看圖猜義的電視節目,你別說,原來也可看出興味來,你知他們的廣告也非常有趣的,一些創意無限,一些無聊搞笑。日本刮颱風好像沒有停工停課的,可能他們有另一種風暴防禦機制,外國人想理解也不得要領因酒店員工的英語能力真的抱歉,服務態度超好也未能彌補溝通障礙,殘念。
那次住六本木,走15分鐘可抵六本木山森美術館,不是說下雨天最佳節目莫過於逛藝廊、博物館的嗎?被閉關兩天後,風雨稍緩便撐起雨傘去餵眼福口福,走在行人稀少的路上跟迎面而來的人打照面交換了一個眼神和輕輕的點頭,我沒少中日劇毒的話彷彿閱讀到對方眼神:「呵,這天氣都出來呀?一定有要緊事,加油喔!」的說,忽然有種同渡風雨的患難之感,劇本寫下去會怎樣峰迴路轉?在我踏上六本木山的自動電梯時已出現「待續」二字了……
天氣是風景的一部分,風景是心境的催化劑。一下飛機遇上的天氣很多時成為那趟旅程的底色。
如果有跳接,下一幕是歐洲某城市,東方和西方的天色是不一樣的,色之中還有氣味,是各地燒的煤油不同嗎?或許是文化氣息,不知道其他人跟我可有同感。在歐洲遊逛時我更幸運,只碰上一般的下雨和小雪,沒太多嚴峻的天氣考驗,陪陪天公鬧情緒而已。有回坐公共汽車由住處出城,約需45分鐘,我愛坐上層第一行看風景。從上車時陽光燦爛至中途開始下雨,雨勢漸進滂沱,我親眼看着天空變化,色彩光影的轉換落差、路人的百態,覺得真的值回這幾塊歐羅車資票價。到了該下車時,樓上車廂內只餘我一人,樓梯旁的座位上竟有一把孤零零的摺傘,這時合該有大雨,我便借用了,想着不如離城時再遺在另一車廂,與另一人方便。撐着那傘走了一會雨就停了,前方出現一彎天虹,好像告訴我這決定是對的。接下來的幾天多得這小紅傘為我遮風擋雨。
季節決定天氣,雖說全球暖化導致天氣異常而極端,然而有的地方,秋天還是會看到葉子由黃轉紅,春花秋月冬雪仍未成絕響,到處的夕陽還是無限美好的。就算在香港,偶爾抬頭在高樓的縫隙之間都看到藍天白雲,只是愈來愈少罷了,無論是可看到的面積或藍天的次數,所以一得到無敵的天氣,不管是在本港還是外地,就該好好享受它,不論陰晴,抱着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去面對,怨天尤人是不會令風向改變,雨勢減弱的。如非必要,我都不大理會天氣預報,時常帶着未知入眠是好的,到底明天是被蟬鳴、鳥叫、打雷閃電還是淅瀝細雨叫醒呢?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