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絕大多數香港人跟我一樣,身邊都有許多熱愛到日本旅遊的朋友。他們各自有不同內容取向的旅遊心得,茶餘飯後談起,人人都有一大堆心水熱點,合起來去一百次日本也體驗不完;說實的是有點教人聽得迷惑非常的。當中我比較會認真記錄下來的,都是吃的地方;近年更差不多只專注於廉價平民粗食和歐西糕餅。除了因為根本沒有可能靠自己的能力去預訂得到一座半席,本人亦命只有一條胃只得一個,加上荷包的壓力,對媒體吹捧得火紅的名星食府也委實無能為力。
追尋平民粗菜的原因簡單明確;而歐西糕餅除了是本人之所好,也因在歐洲以外,只有日本做得像樣,而且款式繁多,不乏香港難得一見的傳統特色異稟。就說「年輪蛋糕baumkuchen
バウムクーヘン」,她早年在日本大行其道之時香
港人還只懂個屁。不是靠連日本都已經全線結業的崇光百貨,其銅鑼灣店地庫有家”Juchheim”,港人要吃便只有好像九十年代的我,指望朋友願意替我在已經拆遷的銀座松板屋,排隊買「ねんりん家(年輪家)」的出品帶回來香港。
ねんりん家是我認識年輪蛋糕的入門品牌;Juchheim才是令這種工序繁複的德國甜店,在日本發揚光大的老店。但原來始創人Karl Juchheim,最先是在中國着陸的,而且在當年屬德國勢力範圍的膠州灣居住,買下了一家位於青島的咖啡店,在那裏創業,烘焙德國式糕餅。因為種種原因,加上戰亂,Karl Juchheim最終在日本定居,發展他的德國式糕餅甜品王國,還令家鄉美食baumkuchen,成為全日本家傳戶曉的「洋菓子」代表之一。
Baumkuchen屬spit cake的一種,即麵糰貼在旋轉軸上,用好像烤串燒或法式旋轉烤雞的方法,在炭火上烘熟的餅食。它的做法十分費時,要把由蛋、麵粉、牛油和糖做成的麵糊,掃在旋轉軸上烤烘。烘好一層再塗另一層,如此重複起碼二十到三十次。麵糊最後有若大樹長出年輪一樣(不過是反過來由內至外),「生長」成粗大的通心圓柱,橫切面可以清楚看到環環漸進的金黃,吃起來有它獨特的質感與香味。年輪蛋糕的最外層,可以塗上糖霜或巧克力漿,吃的時候配些原味打發忌廉已經很足夠。因為製作過程費時費力,傳統上都是節日食桌上才有得吃。譬如德國婚宴,從前就會有年輪蛋糕;聖誕節也普遍會找到它的影蹤。今年聖誕,大家也可考慮換換口味,吃年輪蛋糕來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