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學和中學的年代,也不記得從哪時起,香港忽然興起一個吃茶點的方法。不論下午也好深夜也好,反正在正餐以外的時間,如果覺得肚子餓了,弄一杯熱奶茶或者熱巧克力之類,然後拿一兩片麥維他消化餅,快速浸入熱飲中,然後立即拿出來送入口裏。消化餅千萬不能在熱飲中浸得太久,只能待一秒半秒,不然餅乾很快溶掉,令熱飲變得有點像麥皮似的,那就不再是個趨時又開心的吃法了。
溶掉的消化餅,在熱飲中依稀有麥皮的感覺,這說起來其實很合理。因為「消化餅 digestive biscuit」的材料,主要包括粗棕色麵粉brown meal。這種麵粉有高含量的穀殼和麥胚,烘出來的消化餅有自然的甘甜味和顆粒感。這種顆粒感遇上熱牛奶,當然會引起對麥皮質地的聯想。
粗棕色麵粉,是不少蘇格蘭傳統烘焙品的主材料。無獨有偶,消化餅這玩意兒,跟之前談及的茶餅一樣,都是源自蘇格蘭。聞說消化餅是兩位蘇格蘭醫生,在1839年想出來的點子。因為最始初的食譜中,用了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類似食用梳打),當時普遍認為碳酸氫鈉有抑制胃酸、幫助消化的功效,因此這種餅乾就名正言順的叫作”brown meal digestive biscuit”。
這兩位醫生發明了消化餅後,食譜輾轉流傳到1839年開業,漸漸由小烘焙店演變成大企業的「麥維他McVitie’s」。麥維他於1892年,依據他們自己改良的食譜,推出了第一包零售的包裝消化餅。從此以後,消化餅風行大不列顛,更名揚海外,不但成為麥維他的代表性產品,更成為了英國民間飲食文化的重要產物。除了作為茶點,不少西餅的食譜,尤其是芝士蛋糕,都用壓碎的消化餅來作餅底。
但始終,它能脫穎而出成為英國國民的風土小吃,應該跟它和英式紅茶的絕配身份關係最大。跟據非官方非正式的趣味性統計,2004年全英十大浸茶餅乾之中,麥維他原味消化餅穩佔第四位。別以為只得第四位,它便無緣稱霸,皆因第一位的,原來是它的同族近親”Milk Chocolate Caramel Digestives”。同樣是麥維他的出品,這其實是自1925年推出巧克力消化餅後,無數消化餅的變種之一。最新的變種,就是圖中所見,在去年才上市的”Digestive Thins”,現在香港也可以買得到。
小時候,我和我媽媽都覺得,這個消化餅跟「消化」真不知有何關係。寫這文章做了點功課,知道發明這個餅的初衷的確跟幫助消化有關。但是,究竟它是否真的有效?其實碳酸氫鈉在遇水及烘焙過後,早已失去抑制胃酸的能力,更遑論幫助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