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究竟是否一種藝術呢?
飲食是文化、是藝術這種說法,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可以解讀的角度和意義,其實已經甚為繁複和扭曲。自茹毛飲血的洪荒年代起,飲食一直是人類作為生物物種之一,跟其他所有地球上的生命體一樣,無時無刻都在處理和關注的一件事。吃,就是推動我們不斷向前的最原始動力。若果不是為了覓食,不是一心想要填飽肚子的話,我們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會進化成今天的現代人,也不會發展出如此跟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的現代化社會,和跟我們身心福祉背道而馳的都市生活文化。
把飲食歸為藝術,一直是不少深愛此道者的信念。這信念,起碼源自還視藝術為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份,對藝術敬畏而且尊重的年代。但當消費變成了人類生存的新目標後,一切有可能商品化的事物,都或遲或早被消費主導模式所吞併,成為巨大經濟機器運行時的一枚齒輪。這機器是靠着人類天生進取的個性而被發明,但卻給人類可恥的貪婪本質所敗壞,然後失控至倒行逆施,開始回過頭來噬人,還順道為全球生態環境帶來史無前例的危機。
要去追查這是誰之過,我們可要從千絲萬縷的歷史事件、涉事人物,甚至從不斷在轉變的社會意識形態中尋找答案。這看起來似乎是學者們的專長;但作為美食愛好者,如何把持心裏對飲食就是藝術的信念,不被日益商品化話題化的風潮所迷惑,也實在不是容易的事。今天,我剛剛讀到一位資深的本地飲食圈中人,他在面書的隨想發文。文中的重點,有慨嘆今天社交網路愈來愈流行膚淺的即食資訊,沒有人再會願意花時間去看文字,去咀嚼食評人對一次飲食體驗的細節分析和闡述。他笑言,從前自己只寫字不寫真,因為根本就不懂如何駕馭一部照相機。如今,他已經拍得一手好相片,依我看他的作品和所用的器材,已經不是業餘玩家們的水平了。從好的方向看來,這是一個讓他親切地接觸食物攝影的契機;但悲哀的是,本來喜歡用文字表達己見的他,因為讀者的習慣和水平問題,逼令他走出了一條提着鏡頭四出獵食的血路。
其實,食物攝影當然可以是一種藝術。就如在西洋繪畫史中,自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起,無數風格不同,以食材食物食相為題的畫作,都是一種現實的反映和批判,也是藝術家們對所處時代的見證。而飲食照片同樣有這個功能和使命,只是今天的媒體和網路,不論內容提供者與一般受眾,都只是不停地榨取畫像中那一點兒引發人類醜惡貪慾的誘餌。(下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