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于逸堯
熱門文章
于逸堯
一菜一路
ADVERTISEMENT

于逸堯專欄:味爭(三)──文字對圖像

26.11.2016
圖片取自互聯網
img_5687
img_5687

相機先吃這回事,本來是我們希望用具象的方式,留下美好回憶之餘,亦能和其他人分享的一種善良意圖。從前的飲食資訊,也不是絕對沒有圖片的,起碼在照相機普及了以後一直到現在,印刷媒體都有把菜餚的影像刊登出來,給讀者們沒香沒味也有色的一種交代。不過,深入的飲食資訊,依然是以文字為主。後來,影片逐漸流行,電視廣播開始了,亦衍生出飲食節目這個新玩意。

以上談及的,都是各種專業人員們努力經營過後,透過邀聘他們的有組織且負責任地面向公眾的媒介發表,成為躍然紙上和熒幕上的作品。我稱之為「作品」,因為在製作過程中,無不牽涉美學和技術上的考量。埋首筆耕的固然要精煉文字,拍攝的無論影片硬照,都要憑學識經驗來作出視點角度的選擇。編採的導演的,更要綜合不同媒介,先有清晰的形態和方向,才能與不同範疇的創作人員,共同把作品完成過來。在過程中,還有不少反覆思考與調整改動。這些程序和當中所含的學術技術美術成份,跟藝術創作其實沒有兩樣,只不過主題局限於食物而已。

然而,是否真的就只局限於食物呢?認真的飲食文章、食物攝影乃至飲食節目,都不會脫離食背後的豐富人文地理因素。這些都是我們生活文化的重要部份,是對某一個時代社會大眾思想信念的反映,好應該認真看待。就好像我現在提到有關相機先吃的現象,也可粗鬆地當作一種紀錄。加上我自己的觀察和觀點後,無論水平如何,起碼都起了一個題目。再往前一步,能引起注意及討論便更好。哪怕最後證明我寫的全是垃圾,大家都已經從討論辯證中,學多一點點也進步多一點點。

回到最初談起相機先吃的那個課題。「拍下自己所吃過的(或沒有吃過只是拍過的),然後在網上發表」,當這變成了風氣,愈來愈多人瀏覽這些相片時,名和利很快便隨之而來。有些人拍的照片特別受歡迎,開始有一班人追隨,漸漸形成羣組。不同風格不同取態的照片,會引來不同的追隨者羣體。這些羣體可說是被這一個拍照人領導着,啟發着他們對品味的追求和確立。這就是當下正在發生的情況;情況不只發生在飲食文化上,而且是前所未見的。

這情況和紙媒急速沒落的現象,有着糾纏不清的關係。但我想提出的是,飲食文字和食物照片這兩種資訊,最大的分別在於文字表達的是思路,閱讀者也在動腦筋思考。照片主要刺激人的感覺情緒,遠離客觀清醒,因此很容易被今天無孔不入的消費文化利用。因為消費就是不要談理智,只談滿足慾望,甚至藉此來逃避現實……(下期續)

圖片取自互聯網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