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于逸堯
熱門文章
于逸堯
一菜一路
ADVERTISEMENT

于逸堯專欄:披薩(上)

13.09.2018
mpw2601_b090-099_002_crop
來自Franco Pepe旗下披薩店「Kytaly」在香港的全球首家分店,「Margherita Sbagliata」是近乎顛覆經典Margherita披薩的創新傑作。

一種成功的食品,尤其是以現代商業標準來衡量,必須具備靈活多變,卻又萬變不離其宗的基本「性能」。能變的意義,其實在於能屈能伸的潛力。因為在反智的大環境下,連食物也要有立杆見影的娛樂性,才能辛苦賺取普羅大眾的一絲關顧,帶來那比生命還要大的所謂「商機」。

能體現上述精神的例子,今日在地球村裏比比皆是。就以「壽司 sushi」為例,在過去十多二十年間,以排山倒海之勢,幾乎橫掃所有自命「大」和自命「摩登」的都會城市,甚至波及風光暗淡的鄉村小鎮。這現象,連帶令日本這個「品牌」,自家電革命後,進一步成為能吃下肚的先進第一世界夢幻國度,亦令「超英趕美」這原屬壯膽叫囂式的口號,變成他們運籌帷幄的實力表現。

觀乎壽司的成功之道,我個人覺得跟它的可塑性很有關。認真正統的壽司,對絕大多數外地人來說,其實是艱澀難懂的異國口味。壽司之所以流行,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可以糅合許多不同食材、不同味道,把世界各地的飲食習慣不知不覺間融入當中。就北美地區為例,在加州它搖身一變,成為獨當一面的「加州卷」;在夏威夷遇上罐裝午餐肉,又變身成人吃人愛的”Spam musubi”。 如此千依百順,甜酸苦辣皆宜,自然成為現代社會其中一樣最成功的商業食物類型。

另一成功案例,非意大利披薩莫屬。這個原為意國平民食品的有料烤包,倚仗美國流行文化和連鎖食店經營模式,被引領到七大洲五大洋,成為無數人簡單快樂又相對便宜的一頓飯。為什麼是美國?這跟上世紀世界大戰,和更早以前移民到北美東岸的意大利人有關。先是後者把披薩和許多其他意國風味帶到亞美利堅,漸漸演變成美式意大利菜系,再藉戰後美國的經濟擴張和文化輸出,一起帶到全球各地,成為現代化生活模式的其中一種代表,跟可口可樂、漢堡包等等並駕齊驅、馴服世界。

當然,去問意大利人,他們泰半對美式披薩嗤之以鼻。連香港,近年也開始從速食和電單車外賣披薩的迷陣中探出頭來,瞥見不少認真正統的高級披薩。本地薑有”CIAK”膾炙人口的話題之作;最近空降登陸的,有被選為全球第一,顛覆傳統卻又擁抱傳統的”KYTALY”。他們和其他不少良店,合力把香港的精品披薩推上國際水準,令人振奮。(下期續)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