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于逸堯
熱門文章
于逸堯
一菜一路
ADVERTISEMENT

于逸堯專欄:請不要再叫它Chinese Hamburger

06.03.2018
yu
101

有位年青但資深的傳媒朋友,有天給我發了一條訊息,問我可有時間跟她聊聊有關菜名的翻譯問題。她想找我談,是因為早前看到我在社交平台上發的牢騷,說了些我自己看不過眼的現象,而她也剛好在做有關的文章,想一起探討一下。

那日跟她談的,是有關中菜翻譯成英文時,那明目張膽地被加諸頭上的二等文化污名。英語作為現代世界的國際語言,前因後果一言難盡,但其中肯定沒有因為實質上以英文來溝通,較用其他語言或者方言優勝的原由。英文絕對有她的過人之處,但同時亦有她不能直接表達的概念和事物。別誤會,我的語文水平非常普通,絕對沒有足夠的學識和學養來論述這個課題。只是靠着一般常識,加上平日留心觀察,確實發現不少令我看得心裏不舒服的案例。譬如有一次,看到有地方賣丸子之類的中式甜點,英文隨便翻譯成 “Chinese mochi”,我看着便無名火起。這個功課,如果是由一名西人或日本人來做的話,出發點也還可以理解;但由一個中國人來這樣譯,便奴性難掩、出乖露醜兼愚昧無知了。其實,”glutinous rice flour dough”便可清楚解釋一切;不然,寫成拼音 “Wanzi”,讓外國朋友認識一下此普通不過的中國甜點的正名,亦合情合理。搬出”mochi”一字,除了盡出崇洋媚外骨氣全無的洋相,實在也間接侮辱了日本飲食文化。

同樣情況,有介紹夾饃的,會以 “Chinese Hamburger” 來一概而論。也許大家會覺得無傷大雅,甚至是靈活變通。但我個人認為,拿來閒時說笑無可厚非,但用在正規的場合,哪怕只是餐館的菜單,都是種涉及意識形態上的嚴謹性問題。但今天,就連上網查百度,也肆無忌憚寫着它的英文名字叫 “Chinese Hamburger”。

其實,吃過肉夾饃的,都會知道它根本上和漢堡包是兩碼事。我倒覺得反過頭來,把 Hamburger 譯成「西方肉夾饃」而不叫什麼「漢堡包」才是合理。皆因這種流行於今日陜西的民間小吃,歷史遠比 burger 要悠久。有說,「饃」這種麵食可追溯到秦代;而夾在中間的臘汁肉,更早在周朝已經出現云云。我想,這也許是誇張其詞、吹噓自大罷。但無論如何,肉夾饃或其他種類的夾饃,年歲輩份都肯定比 Hamburger 高。所以,下次有機會向外國朋友介紹時,不妨直說其中文名字,或以標準漢語拼音 “RouJiaMo” 來引導,再花點時間解釋它為何物,然後補一句「有點類似西方的 burger 的概念」。如此,不但能為肉夾饃的身份討回公道,外人見我們如此尊重自己文化,也自然會以禮相待、不敢造次。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