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朱漢强
熱門文章
朱漢强
再見垃圾桶
ADVERTISEMENT

朱漢強專欄:自由港的秘密檔案

100個裝滿爐碴的貨櫃,兩度遭廈門海關拒絕入口;闖關不成,這批不受歡迎的貨櫃浩蕩蕩轉運香港。為什麼來香港?因為我們是自由港。

課本中的自由港,都是美好的詞彙,意謂貨物某程度可自由進出、幾乎關稅全免,報關手續簡便。當然,換個角度看,是管制寬鬆,可以是無掩雞籠。

廢爐碴,主要是煉鋼廠製作過程的殘餘物,在有些地方會做為道路材料,但至少在台灣,卻不時爆發有毒塵灰混入爐碴的醜聞,成為遺害生態的計時炸彈。香港不會用爐碴造地,那麼這些廢棄物到了香港,所為何事?業內的答案是,送它們到來,是為了傾倒──包括合法和非法的傾倒。以一櫃爐碴重10公噸計算,100個貨櫃,便等同全港工商業一天產生的廚餘總重量。

環保署知道這批廢棄物嗎?所幸這次收到情報,截稿前據悉仍緊盯這批貨櫃。

這些貨,統稱退港貨。退港貨泛指因質量欠佳、延誤交貨、甚至洋垃圾等原因,而被海關拒收的貨物。2013年內地實施「綠籬行動」,當年被退運的廢塑膠、電子廢物便多達236櫃。

對貨主或者運貨的船公司而言,把貨物運返來源地要額外花費,倒不如就地賤賣給新買家。對一些尋寶的業者而言,貨品質量欠佳不打緊,只要抽取出的有價部,高於收購成本,便有利可圖。

有回收業朋友近期收到大陸幫的「合作邀請」,只要朋友借出公司名義接收退港的電子次貨,每個貨櫃淨袋3000元,而且保每個月有1020櫃的生意,可謂無本生利。稍有留意新界非法回收場新聞的,便該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肥肉,生態環境最終要埋單找數。

絕大部分的退港貨,都不是來自香港,但卻以香港做中轉,或把香港視作最終歸宿。部分業者看中香港並沒有垃圾收費,於是在拆取有價資源後,便像搭便車那樣,把剩餘廢物混入本地垃圾,棄置在我們的堆填區。扔到堆填區,固然會加重廢物處理設施的負擔,但這原來還不是最壞的情況。行內報料稱,有不肖業者為省成本,索性把貨物扔到海,例如過去兩年,便盛傳有人把40櫃變壞凍肉和兩櫃廢火機倒到香港水域。

凍肉變壞之前,是貨物,只有壞掉之後,才算廢物。因此要環保部門在事前把關,似乎很難;但要海關做好守門角色也不容易。在現行的自由港政策下,除非貨品屬毒品、武器和逃稅品,否則海關鮮會投放資源,認真搜集情報。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香港這個自由港的網孔實過太,大得我們持續賠上環境的代價。在經濟風光背後,這份自由港的秘密檔案,很少人會翻開,反而更多時間,是被塵封。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