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劉克襄
熱門文章
劉克襄
嶺南慢歌
ADVERTISEMENT

讓路給綠頭鴨

05.03.2016

八年前冬末,一對綠頭鴨伴侶在遷徙過程中,飛到民雄和平村一處小水塘休息。其中一隻受傷了,無法再啟航。另一隻為了照顧同伴,竟也堅持留下。

這處小池塘係友人酵素專家鄭金鎮所擁有。自己生活的環境出現綠頭鴨,還願意過冬,他興奮不已,直覺是地方福氣,轉而積極的照顧。或許是受到安全的保護,又天天餵食。春天時,這對野鴨果真滯留下來,還繁衍了後代。

後來,鄭金鎮把住家前的魚塘整理擴充,綠頭鴨家族更轉移到那兒居住,鎮日在這座如足球場般遼闊的魚塘悠遊生活。如此一代承傳一代,晃眼過去,此一南方魚塘遂成為牠們長期居住的家園。

早晨天氣有些寒冷,我瑟縮地佇立岸邊。綠頭鴨家族看到我,從對岸興奮的呱呱大叫,一邊游過來。大概是肚子餓了,以為有人走到岸邊要餵食,全部趨前來探看。我手中無飼料,有些尷尬的離開,不知為何,牠們竟爬上岸,一搖一擺,仍緊跟着我。

我沿着魚塘邊的草地散步,牠們也在後頭排成長長一列。等我停下腳步,轉而包圍了我。我隨即明白,很可能是自己手插口袋。牠們以為,我隨時會從那裏掏出食物吧。等我雙手一攤,果然失望的離去。

綠頭鴨屬於雜食性,食物種類廣泛,既吃水草、浮萍、藻類和水稻,卻也吃螺類、魚蝦和無脊椎軟體動物等。但牠們對人工飼料也不排斥,儼然如飼養的家鴨。一甲子前,我在關渡賞鳥即親眼目睹,好些小水鴨跟着放養的家鴨混在一起,渾然忘我地走回鴨寮,想要去吃飼料。

體型更大的綠頭鴨也常如此。牠們不僅混在鴨羣生活,與家鴨交配繁殖,甚至不再北返。但也有人刻意餵食,吸引牠們留下。金門地區的一處湖泊便這樣定時餵養,結果繁衍過度,數百隻集聚,添增不少環境污染的困擾。

這裏經過八年,按理應該繁衍不少,但我細數一下,不過十來隻。綠頭鴨一窩大約有八九個蛋,產下後,約莫四星期孵出。小鴨屬於早熟性鳥類,孵出後,隨即離開巢區。泅泳走動自如,更懂得亦步亦趨,隨親鳥到處活動。

按理講,依這幾年的繁衍擴充,這支族羣少說有四五十隻,其他都去哪兒呢?在自然環境成長,難免有敵害諸如蛇、老鼠、街貓和野狗。尤其是野狗偷襲,威脅最大。成鳥或飛得上天空,但小鴨一上岸可能會被獵捕。魚塘上也不盡安全。水面下棲息着草魚、魚虎和大頭鰱等,可能會伺機捕捉小鴨。

由此狀態研判,小鴨在魚塘的存活率並不高。幸運成長的,在天空來去時,遇見其他鴨羣,說不定也興致勃勃,跟着飛離。不論如何,繼續待在魚塘的,一定都屬於家族成員。春江水暖鴨先知。雖是冬初,這羣綠頭鴨,四公六母,早已換好羽色。公的綠頭鴨身上擁有豔麗的色彩,母的展現素樸的花點斑紋。

此一開闊魚塘是過去農家留下的埤塘,原本飼養許多淡水魚類。冬天時飛來魚塘棲息的鳥類不少,譬如鷺鷥便有好幾種。綠頭鴨羣也棲息於岸邊,遇到危險時,才紛紛下去避敵,或者展翅飛離。

七八年來,這羣綠頭鴨彷彿自然老師,不離不棄願意待下來,提示友人如何維護環境。甚至春天時都沒北返,顯見牠們已認同這裏。鄭金鎮常年在外經商,製作酵素有成,如今積極回饋鄉梓。魚塘周遭有不少塊地,都是他捐贈給社區做為綠化空間。這羣綠頭鴨的出現,讓他更加堅決,想把魚塘打造為生態景觀池。

魚塘周遭以水稻和蔬果的農地為多。為了呈現過去農家生活型態,他在池畔打造了一對石頭水牛。還在魚塘旁邊,栽種許多大樹。凡有人家割愛的,都特別去購買,希望能夠沿魚塘栽種出小小樹林。

綠頭鴨雖是尋常鳥種,但願意親近人羣的情形還是不多見。我想起小時讀過美國知名童話《讓路給小鴨》,書裏面一對野鴨,愛上一處公園湖泊,因為湖中有一座小島。母鴨後來生了小鴨,經過一番探險,波折,最後帶着十幾隻小鴨回到湖泊和公鴨碰頭,此後在公園定居生活。

我因而積極建議,在魚塘中規劃建一座浮嶼。綠頭鴨在湖中棲息,有此浮嶼,當能更加安心地繁衍後代。他也欣然應允,期待他日完成,綠頭鴨進駐,繁衍後代時,再邀我去觀賞。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