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裏,虎鯨和座頭鯨最受大家喜愛,並公認是最能展現高度智慧和獵捕行為的鯨魚。
虎鯨又稱殺人鯨、逆戟鯨,乃海洋最可怕的獵食者,除了人類幾無天敵。以前,香港海洋公園曾飼養過兩頭虎鯨,訓練其表演給遊客觀賞,做為鎮館之寶。後來因生態保育組織的抗議,日後不再收養。
座頭鯨在冬春之交,偶爾出現珠江三角洲外海。可能係在北返途中,被船民所發現,透過報章雜誌披露,變成大家所熟知的海洋哺乳類。牠們在北半球的太平洋估計有三四千頭。沿美加海岸來去的或許不少,但沿中國海岸北上的紀錄並不多。
兩種鯨魚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洲海洋,都有精彩生態行為,彼此間的互動,向來也是海洋哺乳類學者最好奇的研究議題。一般人皆以為,虎鯨像海上的狼羣,喜愛獵捕各種中小型動物,連座頭鯨出生不及一歲的幼鯨都有不測之可能。
有人曾目擊,牠們以羣體出現的戰術,干擾母鯨和護衛鯨,設法分離母子。再趁機追咬脫離保護的幼鯨。此一場面彷彿狼羣在草原獵捕牛隻,當小牛落後隊伍時,隨即遭到狼羣無情的獵捕。
從這一經常被提及的紀錄,我們以為,座頭鯨和虎鯨彷彿是敵對的兩種動物,但事實不然,海洋哺乳類學者經過長期調查發現,兩種鯨魚間時而會有一微妙的依存,那是我們尚未知曉的複雜關係。
譬如,座頭鯨在極圈環境,有時會扮演警察的角色。當虎鯨發現幼小海豹、海獅或其他小型鯨豚落單,準備獵捕時。座頭鯨常適時伸出援手,運用巨大的叫聲,以及擺動有力的側鰭和尾鰭,阻擾虎鯨的狩獵。儘管此時旁邊有豐富的磷蝦可以覓食,座頭鯨都會擱置一旁。結果,此一行徑意外地幫助小海豹等解圍。
這種自發性保護其他動物的行為,最合理的解釋是阻擾虎鯨獵食,可以獲得某種好處,諸如日後學習保護幼鯨。但也有的鯨類專家以為,座頭鯨可能具有完全利他主義,並不考慮己身的好處。此外,還有一種更積極的看法,座頭鯨倒不一定是要拯救其他小動物,主要還是維持區域的海洋社會和平,不讓虎鯨過度獵捕,造成生態失衡。
不論其動機為何,整體而言,牠們會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事。從動物學來看,都是高度的進化行為。這支善於唱歌的族羣,發展出不凡的整體心智,並且擁有同理心與反應能力。彼此間亦能進行溝通、深度思考,以及解決困難。
座頭鯨也非處處和虎鯨作對。有時座頭鯨羣製造水泡網,集體覓食時,虎鯨也會抵達旁邊,利用牠們休息空檔時,挨近周遭水域。座頭鯨製造的水泡網,很容易驚嚇到魚羣,讓小魚羣更加緊縮,集聚成團。座頭鯨便藉此情形吞食,虎鯨亦從旁飽餐一頓。
反之,座頭鯨也會尾隨虎鯨的探查。挪威北部沿海,靠近北極圈一帶,每年冬天都有超過十億條鯡魚,在此等待春季產卵。此一驚人的集聚場面,形成地球罕見的奇觀。當虎鯨前來,找到鯡魚羣時,隨即以旋轉木馬的捕獵方式,驅趕鯡魚。它們善於分頭協作,把一羣羣鯡魚分割成較小區域、容易控制的球形圈,然後再展開包圍,讓鯡魚羣更加聚集,一起往水面逃竄。最後,魚羣擁塞一起,形成沸騰場面。
此時,虎鯨跳出海面,以巨大的尾巴用力拍打,掀起衝擊水波,猛然把獵物震暈,進而輕鬆地捕食這些動彈不得的小魚。座頭鯨則趁勢抵達,趕走虎鯨,坐享其成。但有時,座頭鯨和虎鯨在同一片海域覓食,彼此間並無任何競爭迹象,反而是共享資源。
透過此一步驟了解,是必須展開的。目前被紀錄觀察的行徑,都只是兩種鯨魚研究的開端。牠們應該還有更加繁複的互動,或者是跟其他鯨魚往來的奇特行為,一如非洲許多有蹄類間的緊密關係。日後隨着研究的細膩,加上海洋科學設備日新月異,專家們一定會有更驚奇的發現。
做為一個鯨魚喜好者,我好像在研究外星人,早就遇到了,但仍在摸索着牠們的語言。嘗試着一步步地了解,試圖揭開牠們的神秘面紗。因為認識牠們,地球也不再是我們過去所習知的那種而已。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