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孟暉
熱門文章
孟暉
食藝談
ADVERTISEMENT

宋代的藝術花糕

25.07.2017
《宋詞畫譜》中為黃庭堅詠「重陽」詞所做的插圖

重陽花糕上蹲着一隻米粉捏成的小貓,陪你飲菊花酒、吃鮮生魚絲,是不是很有趣?南宋詩人陸游就曾經過了這樣一個重陽節。在《壬子九日登山小酌》一詩中,陸游講述,在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那天,按照習俗,他與家人朋友一起,帶着酒餚,登高爬山,並在山頂野餐,其中,「彩貓糕上菊初黃」,他們特意帶去的重陽糕上有一隻用米或麵粉捏成的貓兒,並以胭脂、墨等顔彩描畫出眉眼、鬍鬚、毛色。大家還將剛採下的野菊花放在彩貓身邊,增強節日氣氛,於是,花貓身畔,黃菊盛開。

《宋詞畫譜》中為黃庭堅詠「重陽」詞所做的插圖
《宋詞畫譜》中為黃庭堅詠「重陽」詞所做的插圖

重陽節這一天一定要吃花糕,大致是從唐代固定下來的風俗。到了宋代,花糕極為講究,米或麵蒸的糕面上點綴着石榴籽、熟栗黃、白果仁、松子等各種果仁,還要插上小彩旗。南宋時,甜糕之外,又出了一種鹹糕,糕內夾肉,糕面上則鋪有熟肉絲、雞蛋餅切成的細絲。同時,糕點師傅們還會用粉麵捏出各種小像,置於糕上,象徵吉祥。

當時,百官上朝之後,朝廷會提供一頓「工作餐」,由宮中專設的「公廚」負責。逢到不同的節日,公廚會提供應節美食,重陽這一天其所製的花糕上立有多隻粉塑小像,名曰「萬象糕」,諧音「萬象高」,寓意國運興隆。民間則喜歡用各種善於跳躍、爬高的小動物裝點糕面,如一隻糕面上放置幾枚小鹿,就叫「食祿(鹿)糕」,討個做官食祿的口彩。陸游詩中寫到「彩貓糕」,可見當時也有讓粉或麵貓兒蹲在花糕之上的做法。

實際上,宋代重陽節時,最講究的花糕上會立有「獅(子與)蠻(王)」,即用米或麵粉捏出一隻獅子,然後再捏一個胡人面目、身穿胡裝的異國國王──蠻王,並且表現成這位蠻王正在訓獅,或者他牽獅而行的造型。在佛教中,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而在唐代以來的宗教藝術裏,文殊乘坐的獅子由一位胡人牽引,形成了固定圖式。這一圖式被引入工藝美術、民間藝術的各個領域,乃至出現於花糕之上。無疑,「獅蠻」是文殊的象徵,宋人將其裝點重陽糕,應是希望獲得菩薩的保佑。

說來令人驚嘆,宋時以麵塑粉捏的小動物裝點糕面的做法,在陝西關中農村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今天,當地農婦仍會以層層面片中間夾放棗、花生、蓮子等果仁的方式,做成九層的花糕,再以麵糰捏就鳳凰、鳥兒、魚、蝴蝶以及各種花卉,甚至塑出戲曲人物,染成五色,擺放在糕頂上,成品之華麗,一點不輸城裏的藝術蛋糕。在關中,這種工藝化的花糕早已不限於重陽節,而是一切重要場合都要用到,因為場合不同,主題、造型、大小也變化不一,當地人亦呼其為「花饃」,文化界則讚嘆它們是「蒸出來的民間藝術品」。三五位不識字的農村老太太,盤坐在炕頭上,用剪刀、梳子、筷子等日常家什,塑造出那麼華麗繽紛的作品,讓人無法不深服中國農民的靈巧和勤勞。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