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孟暉
熱門文章
孟暉
食藝談
ADVERTISEMENT

給皇帝吃飽添安

09.02.2018
img646
img646a
姜國芳繪油畫《天子》

上班族常覺得辛苦,但如果說皇帝更辛苦,你會相信嗎?單說一樣,中國古代皇帝正常情況下天天早晨4點45分起牀,就能讓喜歡晚起的現代城市人崩潰吧。

看戲曲或者古裝電視劇,常常提到「上朝」,然而上朝真正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主要就是指「早朝」。受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規律的影響,歷朝天子為了表示勤勉,都採用早朝制度。早朝一般在6點左右舉行,京城的重要官員一起匯集到皇宮,朝見皇帝,所以趕早朝的官員起得比皇帝還早,十分辛苦。

起牀後,皇帝並沒有工夫吃早飯,往往會喝兩口冰糖燕窩。朝見之後,君臣就可以各自去辦公了,即所謂「散朝」,此時大約6點到7點,皇帝回到內廷,這時才會吃到一天裏的第一頓飯,叫「早膳」。

與普通人的早飯不同,皇帝的早膳是一頓豐盛的正餐,包括幾十樣膳品,從燉菜、湯菜、炒菜,到烤鴨、烤豬,再到熏醬肉、各種冷盤、下粥小菜,以及主食和點心、粥,無所不包,秋冬春三季更有兩種以上的火鍋。大早晨吃火鍋,看來很怪,但北京隆冬的凌晨,氣溫在零下幾度甚至十幾度,那是能凍死人的酷寒,短短一段下朝的路,即足以把皇帝冷夠嗆,這時候,喝幾口火鍋的鮮湯,就很有必要了。

早膳過後,皇帝須處理政務,工作到下午2點,吃第二頓正餐,叫「晚膳」。與民間不同,清宮中一天的正餐只有兩頓,即早膳和晚膳,所以晚膳倒接近我們現代人的午餐。晚膳的膳品在規模上與早膳相當,只是變化花樣。晚膳之後,天還很長,皇帝自然不會乾餓着,可以隨時吃點心,到了晚上則有宵夜。

早晚兩膳的排場很可觀,因為品種繁多,所以每次上膳都擺七張膳桌,分別為兩桌菜餚,一桌火鍋,點心、米膳、粥品各一桌,還有鹹菜一小桌。每年的除夕這一天,則要增加「添安早膳」、「添安晚膳」各一桌,這兩桌加膳主要為了寓意吉利,早膳中會有四個「大碗菜」,以燕窩配雞鴨等做成,每碗的菜面上分別用食材拼出一個字,合為「迎」「喜」「多」「福」;晚膳同樣是四大碗燕窩菜的菜面上各呈一字,只不過換成「洪」「福」「萬」「年」。

皇帝御膳看來豐富誘人,在康雍乾時代,也確實美味可口。然而,到了清代後期,宮廷制度僵化,乾隆制定的膳單一直沿襲到溥儀當小皇帝的年月,年復一年的重複,沒有新意。溥儀不過是個幼童,每日兩膳居然也是口蘑肥雞、黃燜羊肉之類,小皇帝則根本不碰這些菜,每頓飯都按孩子的口味,只吃各種糕點、餃子包子,尤其愛吃元宵,可見宮中根本沒人考慮兒童成長的營養需要。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