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考幼稚園、小學,十二月至二月,是家長的收信期,即學校會公布取錄與否的結果;特別是拒絕取錄信、放在候補名單信等也會在這期間發出。然後,輾轉反側的家長們會施展渾身解數、扭盡六壬、各出奇謀向學校叩門。
寫叩門信,大家平等,人人也有權寫,我認為無可厚非;始終取錄與否,還看學校。不過,部分家長的叩門方法,值得深思。
有家長告訴我,子女「on waiting list 」之後, 她天天寫一封信給校長、校監求情及顯示誠意,除了內容日日不同的家長信,附上幾歲人仔的自白或畫圖,也是常識吧;最後寫足幾個月。有家長每天上班前,在心儀學校附近泊好車,再到學校門口罰企,希望碰見校監、校長、校董、校牧或家教會主席,再攔路表明心跡,風雨不改,動之以情。
又有朋友,天天打電話到校務處,跟校長秘書每天通話,經過兩三個月的苦苦哀求,讓秘書「好憐忟」,終於成功爭取秘書小姐把電話轉駁到校長室,讓該名家長親自在電話中求情幾分鐘。
我聽過最有創意的,是家長為考不到的子女,買了一套該學校的校服,然後子女穿上,再在學校門前打一打卡,然後把校服「誘惑」寄給學校,詳述穿上那校服是全家的夢想云云。
唉,為入心儀學校,港爸港媽真厲害!港嫲嫲更不得了!
有一個升學顧問專家告訴我,一天他在公園散步,遇上一名把他認出來的港嫲嫲,港嫲嫲單刀真入:「XX先生,真係你喎!我個孫仔想入嗰間學校,麻煩你幫手寫封信啦!」
升學顧問專家:「唔好意思,我唔識你,亦唔識你個孫仔!」
港嫲嫲:「唔緊要啦,你好人,學校又好,當做善事啦,我個孫仔叫……」
好一個零成本的厚顏無底線試探攻略,被拒絕,也只是損失了身份及一點點的「樽鹽」,反正可能本來已經沒有太多剩下,加上對話只有兩個完全不相識的人知道,「問吓啫,唔得咪算囉!」這些行徑,似乎有點兒像男士在老蘭請陌生女子 「one-night stand」或電話騙案的「猜猜我是誰」,總之有人願意的話,就「得咗」,帶着那股「為何不試試」的濃烈味道。
我教學多年,也試過沒有取錄某位學生,學生一家七口,走到我的辦公室來央求,我正在上課,同事急電我手提:「你在哪裏,有一家七口在等你。」
「七口?」我驚訝!
「對,好像除了父母,還有舅父舅母、表姐等等,全部撐場呀!」同事如臨大敵。
幼稚園、小學,家長去叩門,我也明白,因為子女還小,任何的考核,本身未必能全面看準一個小孩子的能力及性格。不過如果到考大學,還要家人出馬求情,未免太不明白何謂大學了。
無論如何,希望家長們叩過門就是了,放鬆心情,等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