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然接受得了《明周》讓我當專欄作者的邀請(或作任務或挑戰),下一步就是為這個欄命名。醫生業餘寫專欄,欄名大都有個「醫」字:同在《明周》寫專欄、當我仍在瑪麗醫院工作時當我前輩的麥煒和醫生,他的(其中一個)專欄名為「醫字咁淺」;我的中學大學同學、現任養和醫院病理科醫生許嫣,「伊人醫事」是她寫作的天地;至於在「醫言故我」發表不少到位言論的同行,我雖久仰卻暫未有幸知廬山真面;而幾位與我幾乎同步開始業餘筆耕的同僚,又已先拔頭籌用了「談醫.說理」……
我作為內科腫瘤科醫生,除了留意癌症治療的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為病人提供最適切專業的醫療建議以外,更珍視和病友的關係與同行。醫生看診從來都是一個人,而非一個病。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生命故事。事實上,在我行醫生涯中,的確見證了許多罹患癌症的病友在面對病患甚至凝視死亡期間,散發出疾風勁草的生命、不離不棄的情緣、無私奉獻的精神。有針頭恐懼症的病人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咬緊牙根挺過漫長療程步向康復、患末期癌症的年輕媽媽奇蹟地超過預期活到與孩子同渡生日、臨危病友到離開前一天還在發短訊鼓勵其他患者……就算沒有什麼動人的故事,誠實地面對自己和親人──拿下面具,接納、饒恕、又或是請求原諒──都是一種勇氣,很不容易。在這些本來平凡的病友身上,我看到一朵朵美麗靈魂,令醫者本身都得到啟發。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急速,我們往往礙於為口奔馳或處理所謂當前急務,比病患中的朋友更不會反思自己的人生、拿捏生活的優次和開發生命的深度。如果我們都可以有這麼一個空間,可能就留意到牽動心靈的人和事,正在身邊悄悄地發生呢!或許因此,我們自己的生命也不經意地起了微妙的變化……
於是此欄名為「心.情繪本」。不打算寫太多醫學知識,卻更願意分享有關心靈和情份的小故事。這些事情可能比身體病患或要處理的各項事務更需要關注,你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