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星期,香港便會慶祝1997年6月30日告別英國殖民管治二十周年的日子。我是特意這樣說,而非強調同樣正確的說法「香港回歸祖國廿載」。令人詫異的,是關於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的對話,至今仍然觸動不少情緒,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在2014年政改失敗和緊接的雨傘運動之後。香港的英國歷史和英式制度都是事實,而且常常令港府和建制支持者左右為難。政府一方面歌頌香港和它在中國未來的地位,但卻又似乎為香港的殖民歷史感到尷尬。
我想,這也是令親中人士舉步維艱之處,因為香港所珍視的核心價值,主要源自她仍是英國殖民地的時代。站在最前線的,是香港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它是香港作為理想營商之地,以及作為人們得以自由開放地表達意見的地方上,賴以成功的基石,也是香港與內地在運作方法和精神上的主要分別。
忠誠可以是一種令人敬重的特質。事實上,我們都要求親友、同事和體育團隊對彼此忠誠。但是,絕對愚忠卻可以令我們變得盲目,近乎執迷不悟。忠誠可以鼓勵部族式的孤立行為。忠誠可以令人在思考和分析上自滿,令人忽略與漠視其他意見。
我只是「畫公仔畫出腸」。但如果你也是親中人士,你便對中國忠誠。在回歸二十周年前的最後一個星期裏,我們這些香港的普羅大眾和內地高官,紛紛就香港特首梁振英在過去五年來對他理想形的親中行為給予評價。本屆政府在任期間,梁振英本身也愈來愈以這種對中國忠誠,來衡量自己在政策和決策上的成功。過去五年,香港出現了各種表達那種忠誠的顯著現象,包括每天在電視的黃金時間播放國歌,政府增加香港港生參與內地考察青年遊學團的撥款,還有港府辦事處、警局、消防和官立學校都高掛國旗。
中央政府對官員(以至每一位備受國際關注的國民)的忠誠有所要求,梁振英一直也依循着。即使外遊的中國人也須保持檢點,不要因為一己行為或公開言論令國家「尷尬」。在海外的華人社區中,有組織負責匯聚忠誠,為支持中國發聲。有愈來愈多附設在世界各地大學,由內地資助的孔子學院,被標籤為使命上以民族主義重於利他主義的組織,有部分海外大學已拒絕它繼續在校園內出現。
林鄭月娥將如何管治下屆政府仍是未知之數,但我不能想像她會像梁振英在2015年發表施政報告時,手執一份《學苑》(由香港大學學生會出版的刊物),批評着本土主義情緒。在此事之前,「港獨」議題一直沒有在廣大香港社會中泛起漣漪(至今仍然沒有),是梁振英成功地把它的知名度提高。林鄭不需要以這種煽動和公開的動作向中國表現自己的忠誠。正如她經常這樣告訴我們,她一輩子都致力為公眾服務。無疑,林鄭的忠誠會較低調,而她也會在到北京述職時以這種低調的忠誠,讚美(也希望她會竭力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的高度重要性。我相信內地也期待香港特區有一位言無不實的行政長官,而不是一位諂媚的效忠派:中央政府明白只有這樣的特區首長,才可以令他們對香港作出真誠的分析,瞭解香港現況和市民關注的地區事務。
梁氏的未來又何去何從?他已被適切地委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副主席重任。對傑出的親中人士而言,這是最完美的崗位。
(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