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文化

媒人實錄

現在有交友Apps,IG等社交媒體,我很少聽過年青一代要所謂「媒人」了。這詞語也似乎很「out」!不過我們這類「中年好聲音」,多數經歷過依賴「媒人」結識異性或當「媒人」;也有不少朋友光顧過約會公司的服務。

我當過不止一次「媒人」,「雞仔」那種,沒有成功過。不過非常享受過程。

最初接觸「媒人」這詞語,已經是我唸中、小學時,聽到媽媽替未結婚的女友人介紹這介紹那。那時,我認為家母好管閒事。後來,人大了,終於明白那種「八婆」的大愛心情,即自己找到人生伴侶,也渴望好友找到幸福,所以努力推介,希望他們能在中年譜出「下午戀」或「黃昏戀」。

我唸中學時,未當上「媒人」,只是閨密們約會,很多時叫我陪伴壯膽,那時少女們純情,特別考進大學以後,又想識男孩又怕被騙,我是頗好的「陪腳」,因為我逢請必到、口密加上戴着厚厚的眼鏡,完全沒有殺傷力,坐着旁聽陪吃看「flirt」,是真人花生約會「show」,娛樂性十足。

最有趣的一次,是「對家男孩」也找了一個男友人當「陪腳」,四個人一起晚餐,即兩個陪着兩個約會,很滑稽。那位男「陪腳」更是中年大叔級別,男主角應該怕約會時被女蜘蛛精們融掉,索性帶個「見過世面」的大叔保護,很喜劇僑段。

又有一次,我們5位女閨密們陪1位女友人「相親」,結果是那位男士直言,5位「陪客」他也覺得有可能發展,偏偏除了女主角,因為她實在太靜,我們5位的出現壞了事, 因為顯得她更文靜。

後來我在電視台工作,不少男性朋友會「打我的主意」說:「你個同事某某好靚喎,可否介紹?」我一般當沒有聽過,因為我當時認為如果光看外表而要結識,好像不太好吧!多年以後,我當然明白,先看外表是人之常情啦!

真正當上「媒人」是我結緍以後,即過了30歲,因為部份朋友也主動要求介紹或我作為老友,認為他們太被動,不想他們白白錯過機會。 那時社交媒體未大行其道,要「介紹」的朋友一般是帶點害羞、或認為要順其自然、覺得單身也沒有大不了等等。當「媒人」,首先一定不能傷害朋友的自尊心,也要預先徵求他們同意的。

為了令整件事自然一點,我一般會安排大伙兒吃飯或在家開一個派對,然後自由聊天,最後請某某送某某回家,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否交換電話等等。他們能否發展順利,要靠他們自己。有時,派對後,我會收到其中一方告訴我:「我約她,已讀不回。」或「我們一直有保持聯絡,不能沒有那種感覺,多謝你。」最「成功」的一次,是雙方約會了,不過沒下聞。

到現在,我的女兒快考大學,仍然有不少因為不同原因好友是單身的。除非朋友主動要求,我已經沒有再當「媒人」了。

有些事,例如是否要「脫單」,真的要順其自然吧!各位單身老友,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