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教.養手記
熱門文章
教.養手記
羅乃萱/趙榮德/楊永明/葉妙妍/洪細君/廖寶兒
ADVERTISEMENT

葉妙妍專欄:雙胞胎的成長

16.11.2017

在眾多親子育兒的媒體訪問中,偶爾會遇到關於培育雙胞胎的專題。尤其近年生殖科技日漸普遍,雙胞胎和多胞胎的機會率也隨着增多。每當訪問者知悉我有個孿生妹妹時,通常會希望我可以多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

「同卵生雙胞胎」,因為由同一受精卵子分裂成兩個胚胎,所以比兩個卵子各自受精的「異卵生雙胞胎」,遺傳基因相像很多,故此在外貌、智力、性情等各方面,都十分相似。小時候,母親愛將我和妹妹打扮成一模一樣來「吸睛」。每次上街,總有路人會說:「孖女呀」、「好似樣呀」、「好得意呀」;可是天性害羞又敏感的我,自懂性以來,感覺被人像櫥窗公仔那樣打量,難受得想找個洞鑽進去。

從前的學校,不懂得將雙胞胎分班。所以除了初中的三年,我和妹妹每年都同班。班中曾經有兩對甚至三對雙胞胎──老師當然覺得要區分雙胞胎麻煩又頭痛,同學也懶得辨認我們──於是我們一律被喚作沒名字的「孖女」,間中會被人叫做「姐姐」、「妹妹」。加上年幼時父母經常喊錯我和妹妹的名字 (儘管他們不會承認),我和妹妹的衣服和用具也是無分彼此的,因此自小對於「我」的概念很模糊。到了尋找「個人身份認同」的青少年階段,對自我的肯定難免感到困惑。我需要認識「我是誰」,明白我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愛好、潛能、個性、特質……不想再和妹妹被當作一個個體。於是我倆開始抗拒對方選擇同樣的衣飾、用品、活動、朋友、學科……

由於我和妹妹向來是出雙入對的「孖公仔」,習慣依賴對方;而且我性格內向,較少跟其他同學玩,不會主動結交朋友,連社交圈子也是共同的。直至長大後,才學習怎樣與人溝通和相處,嘗試獨立一點。

雙胞胎從出生起,就注定不能獨享父母的照顧和關愛,什麼都要「兩份分」。母親最記得,我和妹妹未學行,已懂得吵嘴和爭玩具。至於互相妒忌與爭寵,該是自然現象吧。不關心女兒學業的如我父母,也曾經將我和妹妹的成績表並排放着來看。小學時期,更有些老師專門叫我倆答同一問題,或在派卷時對妹妹說:「點解你可以爭咁遠㗎?」──可憐妹妹只能把怨氣發洩在我身上。

雖然自小這對孖女就沒完沒了的互相比較──外表、成績、男朋友、事業發展……但是在成長中,我倆一直有對方作伴,從不會孤單寂寞;也覺得世上有個人,永遠跟自己極度相似、熟悉和親密。同時我倆多年來不斷彼此分享、幫助和學習;更因為能力和個性相若,不僅做事合拍,而且適度的良性競爭,可以激發爭勝心,成為用功和進步的動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