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朱漢强
熱門文章
朱漢强
再見垃圾桶
ADVERTISEMENT

人生其中一個夢魘,是住家爆屎渠。

穢物噴泉似的湧出,先覆蓋客廳,再順着大門往樓梯傾瀉,形成瀑布。房子在舊唐樓的一樓,意謂街坊出入被迫走「屎路一條」。

能想像清理要費多少周章、面對街坊有多愧疚嗎?我不敢想,也無法親身體會,事關出差在外,苦差由太太獨自承擔。

辛苦晒、辛苦晒、辛苦晒……

多講,不僅僅是「重要的事要說三次」,或存心騙字數呃稿費,而是類似災劫竟接連爆發。那種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廣闊,實在不堪回首,倒記得與通渠師傅聊起肇因,除了唐樓渠管老化,便是裝修工程沒妥當善後,以及異物淤塞等。那是長輩留下丟空了的房子,異物由各層鄰居眾志成城集體貢獻。

攝影:譚志榮
攝影:譚志榮

說起流入城市糞渠的異物,類目包羅萬有,除糞便、廁紙、冷飯菜汁,還有食物骨頭、濕紙巾、保險套、尿片、胸圍、汽水罐、膠袋、膠樽、英泥……

與其說便桶,更似垃圾桶。

不少人有一個慣性,便是把不想要的順手扔進垃圾桶,冇眼屎乾淨盲。而此廁所也不過是這些人眼中的另類垃圾桶,然而馬桶真箇不是垃圾黑洞,丟進去的既不會消失,更可能嘔心地被「回吐」。也有些人只是大大的誤會了,以為馬桶咽得下自己掉進去的東西。最明顯的例子,是近年市場增長奇快的濕紙巾。

濕紙巾是名副其實的改壞名,害人以為它是紙造,卻不明白其主要成分是無法降解的塑料。

你可能覺得,往馬桶塞一張半張濕紙巾無傷大雅,但假如每人一張半張,小數怕長計。以英國為例,每年使用110億條濕紙巾,有調查發現,該國四成受訪者承認,曾將濕紙巾沖進馬桶。當地環保組織Thames21發現,泰晤士河中由濕紙巾形成的「油脂塊」(Fatberg)多得「堆積如島」(forming islands)。英國工黨議員Fleur Anderson就曾「登島」,形容該處有兩個網球場大,在只有濕紙巾的地方有一公尺或更深,並已改變了泰晤士河的流向。

Fatberg一字,前面的Fat字,是指由家居垃圾、油脂、塑膠集結而成的物體,濕紙巾是主力,比例高佔九成;後面的Berg,則借用了冰山的意涵;若有機會目睹「島嶼」,肯定發現水面的僅只「膠山一角」。

二○一二年,工人花了四天時間,才清理掉西倫敦Shepherds Bush地下80米長的油脂塊;翌年,泰晤士河畔的京斯頓(Kingston)的油脂「山」便重達15公噸。到了二○一五年,在車路士(Chelsea)一塊10噸的油脂更壓垮下水道,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要付上40萬磅、歷時兩個多月,才修繕完畢。

英國環境部長Rebecca Pow最近呼籲,如非必要,大家不應使用濕紙巾,更不應將它沖進馬桶。議員Anderson更在下議院提案,促請禁止製造或銷售含塑膠成分的濕紙巾,而他六月在議會質詢中表示,好些濕紙巾標榜「可丟馬桶」(flushable),並不意味可以降解,只是可沿馬桶的排水管沖走而已。

是的,濕紙巾,沖不斷理還亂,積聚太多而堵塞污水渠,便可能造成我的噩夢。而即使成功排進下水道,也不過是從小塞變大塞,亂象永不消失。塵歸塵,土歸土,奉勸異物勿扔馬桶,濕紙巾能不用便不用,萬一用了也謹記妥善棄置,功德無量。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