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我家多會請來親朋好友,玩港式魚蝦蟹,最細的投注是一個幾毫,如果未成年包括友人子女,當然不能參加。最大的投注額,我們常常笑說可能是:賭我女朋友!
「輸就輸我女朋友,贏就贏你老婆!」OMG !絕對不是等價交換,誰會這樣愚昧?也許,男性友人們寧願來個乾坤大挪移:「輸就輸我老婆,贏就贏你女朋友!」比較吸引吧!
我三名子女以往多數只顧看電視,或專注全盒的食物。今年,可能三個都已經升上中學,竟然對這個成年人玩意有點好奇,摸不着頭腦地問:「什麼是魚蝦蟹?龍蝦及象拔蚌呢?」典型寵壞港孩的提問吧,或許值得以「十大武器」之首的摺櫈侍候!
「媽,什麼是葫蘆?」、「為何用金錢(那個銅錢)?」這些問題一大堆,我嘗試逐一解釋,當然其實有時候我也不太肯定。中文水平差的孩子繼續:「『翹骰不算』的『翹骰』兩個字怎樣讀?什麼意思呢?」未玩,已經很累。
朋友們又轉賭大細,紙張賭盤有中、英對照。「逢全色統吃」(Full Numbers Take All Stake)、「一中一」(1 Wins 1)、「以上六門一中一百五十」(In These Six Squares 1 Wins 150),這類港式翻譯,笑得我們人仰馬翻,即類似「你諗你」,譯成「You lump you」或「You think you」!一種語文,始終包含深厚的文化;不懂文字,不少文化、習慣、習俗等可以想像也會不知不覺被淹沒。
之前,我教過子女打麻將,筒子索子萬子已經先後變成「Circles Bamboos and Characters」等。我可以想像,將來孫兒可能會用全英文向我拜年,要不是純正英語只包含祝福意思,也可能是想帶多一點香港本地地道特色、說出那些「The Spirit of Dragons and Horses」,甚或乎「Longma Spirit」之類。
至於賭女友,除了那些「賭」字頭的八、九十年代港產電影可能有的橋段,三名子女在拜年的電視畫面看過外,他們完全不覺好笑。我一直打算待子女再大一點,農曆新年強逼他們看《家有囍事》及《嚦咕嚦咕新年財》等電影,跟我距離便沒有那麼遠了。十一歲的孖仔現階段仍然只跟男同學玩,認為女孩子太麻煩。不過班上當然已經有誰跟誰拍拖、誰喜歡誰等消息流傳,是否假新聞則不得而知了。
十五歲女兒就讀國際學校男女校,學校沒有阻止學生戀愛,班上不少同學在IG帖出男女朋友的照片。高中的拍拖,少男少女盡量一起午膳、每月慶祝拍拖周月紀念、一起溫書等。女兒的同學,部分已經在跟第三個男朋友蜜運了。
大時大節,在習俗、食物等各方面,我這個港媽覺得跟子女的距離一年比一年遠。畢竟,我跟子女的成長年代、背景相差太遠,不用勉強吧,傳授得多少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