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畢明
熱門文章
畢明
Finer Life
ADVERTISEMENT

在家看變態

11.06.2020
圖片由作者提供

文化資產和人文情操高尚的國家,就算抗疫之路有多甩頭甩骨,掙扎和苦難有多一塌糊塗,他們的解愁舒懷之法,捱過疫濤病浪之舟,總是橫渡得不失兩分詩情雅意。

病毒開始真正沉重肆虐不久,社交距離把很多親近和親愛的人各困一方,相見時難別亦難。流落在工作和學業停擺的黑洞,有些人的伴侶,忽然只剩自己的呼吸聲,和瑣碎的蒼白生活回音。

以讀攻毒,美國的非牟利機構The Internet Archive,豪邁地推出”National Emergency Library”上架,一百四十萬本書免費上線!任抗疫在家的苦悶人消閒借閱,成全球書蟲的亂世佳音。

身為受惠機構,我更享受是英國的National theatre,把舊作品上載到YouTube,舞台劇如Danny Boyle執導、兩大男星Benedict Cumberbatch及Jonny Lee Miller壓陣的《科學怪人》我早在戲院看過,錯過的人有福了;我之前一直想看但抽不到時間看的《Antony & Cleopatra》是上帝聽到了我的禱告。埃及妖后和她的安東尼,有演出美味可口的Ralph Fiennes,我趕及在它限時播放的最後幾小時內看完,這「平凡天才」的舞台演出我終於可望可即,又想起迷戀他聲線的Edward Norton說:「聽見Ralph Fiennes唸對白,我便痛恨自己聲線的平庸乏味」。

The Royal Opera House亦加入藝術放送的行列,精選劇目擇日首映,限時放送。在肺炎蔓延時,有什麼比Royal Ballet改編卡夫卡的《The Metamorphosis》更應景?

我煞有介事,當真正約會一樣,約定家中那位X月X日X時,著靚啲,一起stay home看芭蕾舞,當去看藝術節的表演一樣,彌補今年一切取消的唏噓。

卡夫卡你好毒,家庭責任重擔如山、工作壓力長期欺凌,迫得人變態成蟲的魔幻現實都想得出。《變形記》主角 Gregor,好端端一個男人,睡醒便變成了”Ungeziefer”(德文意思是「害蟲」),中譯本善心譯成「甲蟲」。

好兒子好哥哥,每天刻板地工作,是害蟲。同一段編舞,少少的改動,不停的重複,無間斷。這個,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麻木的機器。其實人生早已變態。

已經不是人,再變成了蟲。失去說「人體」,他竟不驚愕可惜,一味擔心還如何可以上班。上班上班上班上班上班上班上班。一腦子仍然是上班。仍然是家庭經濟支柱的魔咒。多可怖。咒到自己變蟲了,都還不識關心自身。

從哲學角度看,肉體於Gregor是虛無的,如果蟲身可以上班如儀,他不介意。那種扭曲,才最震慄。

Royal Ballet首席舞蹈員 Edward Watson ,用扭曲的肢體語言,非人類的動作協調,加上黑色液體的視覺惡心,從口中嘔出來的,渾身滿臉污染得髒髒的,在環境留下的污穢,就是人性墮落、人味沉淪的具體潰爛。

上班上班上班上班上班上班上班。

香港人還不是一樣嗎?病毒襲得一個城市不似人形,幾多人不願social distancing,被供樓、交租、上班長期逼迫得心理變態。誰身邊沒有明明不喜歡上班,但外面疫戰峰火連天槍林彈雨,仍只想奮不顧身上班?

得閒死唔得閒病,怕停工多過中肺炎,才是世紀疫症。大都市蝸居於幾多人形變態蟲?

在《衛報》讀到一篇報道說,即使在大城市,愈窮的區死得愈多人。擠迫、缺抗疫資源,必須上班,對餐搵餐食的基層、供樓帳單長流不息的月光族,”Being able to socially distance is a sign of privilege”。

人類如果能從今次疫情學到一點什麼,應該是設法令自己不用變態。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