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是什麼?
是生活、潮流、美學、性別、權力、時代、視覺、攝影、胴體、政治、創意、生意。
是挑逗、挑戰、文化、格調,總之一定不止是「衣服」;上述一切彼此又息息相關。
我非常喜歡的時裝設計師Dries van Noten說:”Clothes is just something you put on to cover yourself……fashion is a way to communicate”。
我非常喜歡的作家Oscar Wilde卻說:”Fashion is a form of ugliness so intolerable that we have to alter it every six months”。
衣,用來蔽體,時裝卻是一種表達。時裝作為一種個人宣言,一種自我表現,理所當然,也有人嗓門太過喧囂。
時裝超越衣服,但超越時裝的又是什麼?
Beyond Fashion。
從來是個大課題,從來是個大辯論,從來花枝招展,又潑辣刺激。
太古坊的Artistree正上演以《Beyond Fashion》為題的時裝攝影作品展覽,一幅幅因時裝而生,又不止為時裝而活,48位攝影師超過100件精選作品活現眼前。當中不乏刻意討好、刻意挑機、刻意冒犯、刻意反叛、刻意情色、刻意政治的作品,就算是看似隨意的影像,都是刻意的創作。
到外國不同城市,我定必到當地的博物館、藝術館、畫廊流連,逛一天或蕩一個下午,讓肉體與精神,靈魂和身心曬一曬、浸一浸「藝術浴」,像嘆一個spa,以恢復元氣,好重整一下在香港勞累生活的藝術與文化枯澀,美學與創意蒼涼。香港,實在太少空間和場地,為這個叫我們神經質又紅塵放縱的城市,提供美藝文化養份。所以Artistree是可愛的。
從幾時起,時裝主導了幾代視覺文化,由流行雜誌到戶外廣告到天橋騷,到職場情場上的包裝語言,時裝,有時是品味,有時是春藥,有時是盔甲。
我在北美洲讀書,讀廣告讀攝影讀mass communications,教授和課堂太早奪走了我看這些影像的純真,太多理論太多戳破太多動機太多播弄。學院要我們作為受眾,認清箇中千絲萬縷。如何看事物、看性別、看性;一個畫面,是identity、是power struggle、是天使與魔鬼,多嘢解讀到你唔信。
時裝書不祇是時裝書,美學又不祇是美學,裏面有很多摔角。
文化藝術評論家John Berger的經典名作《Ways of Seeing》,闡明了世上在未有「時裝攝影作」之前,已可以解構時裝攝影作。世上未有攝影科技,畫家和油畫,就是攝影師和照片,他從油畫名畫開始,再伸延到時裝廣告圖像,解讀歐洲油畫的女性形象。女性,曾經不是女性,是一件負責滿足男性慾望及想像的投射,是性物件。
一個畫面,油畫又好照片又好,曾經”male gaze”就是一切,就像歷史是 “His story”,紀錄世界的畫面,也通過”his eyes”。她,沒地位。
時代進化,時裝攝影師陸續與舊權力現象對着幹,也對話,有作品把男人縮小掛起鈎在牆上,被赤裸的女性逼視。展覽其中一個名攝影師Peter Lindbergh,便時常還female gaze公道,女性也可以直視鏡頭,眼神堅定,且神情充滿自信和力量。
Berger影響後世及我太深,看影像還看context,「用來宣傳的影像都屬於當下」(The publicity image belongs to the moment)。公共影像如時裝影像,多用來滿足人類的虛榮,以建立一種give and take的「社會關係」,製造誰羨慕誰、誰值得羨慕、誰渴望被羨慕等感覺,來達到推銷目的。展覽中四個sections:Fantasy、Allure、Surrealism和Realism,叫我咀嚼着他的洞察卓見。
展覽是免費入場的,但真的可以咀嚼還有一個別開生面的收費盛宴:同場加設pop up餐桌一張,在花枝招展又潑辣刺激的影像展品中間,吃一頓晚飯,由芝加哥米芝蓮三星餐廳Alinea前行政總廚Mike Bagale,特別飛來為展覽設計獨家菜式。以藝術氛圍為一頓飯調味,我還是第一次,好玩!
先刺激腦袋和心靈開胃,再讓腸胃官能滿足,是一次one of a kind total experience。It’s about class and culture, beyond fashion and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