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山關注組由一群以行動守護城市規劃及文化保育的人士組成,小組上星期聯同居民和其他反對人士繼續推動中環主教山文物區的規劃限制。我們再次在「進一步申述」的最後一場公聽會聚首,這個法定規劃程序在兩年多前首次在城市規劃委員會中展開。政府山關注組在上一次城規會公聽會上建議,整個主教山範圍應設下海拔80米的高度限制,而區內所有新發展或現有建築物的修改都應先經過公眾規劃諮詢,再由城規會作最後審批。城規會在去年12月同意了我們的建議,並認為這些涵數可以有效制衡,一方面保育範圍內的文物,另一方面讓聖公會有機會適當地在該區發展。
上週五的規劃公聽會可以是困難重重的,因為儘管法定程序尚未完成,但聖公會已就去年12月的決定提出司法覆核。而我們最初擔心的,是規劃署和城規會委員中,有不少人決意確保能全面討論聖公會的角度,包括提高許可高度,還有一項反建議,列明城規對於主教山區的未來發展和現有建築物的修改並無規劃督導權。
在更廣泛的討論中,城規會委員促請文物保育專員和規劃署官員解釋聖公會主教山計劃的歷史。當中簡述了2011年時,聖公會獲准興建大型社區中心,把這個主要文物範圍範圍分成兩區,分別可建高達103和108米的建築物。雖然聖公會這項計劃重發展多於重保育,但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該計劃屬於當年「保育中環」政策的一部份,這項政策由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和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制訂。
這項批准為聖公會帶來了意外的主教山發展機會,因為當時未有公眾討論在這個容易被損壞的文物地點興建高樓的影響,也沒有人考慮過行人連接和通往該區的問題,更沒有人提及設計、文化傳承和綠化上的兼容性,以及可能出現的交通擠塞問題。聖公會在計劃上拖延了一段時間,其後放棄了社區中心的想法,決定以樓高135米的醫院取代。然而,這項計劃並沒獲得政府正式批准––計劃有需要再次重新討論。時間過去,而委聘進行保育規劃、交通運輸研究和就興建醫院制訂財務規劃的問題並沒有進展。幾年過去了,民主派區議員也提出不過不少關於這所醫院的問題,但我們在城規會公聽會上得知,即使醫院的發展會對中區基建造成衝擊,但聖公會甚至未有出席區議會會議。
也許政府已等得太久,也許在去年連場反政府示威後,興建大樓來俯視上亞厘畢道行政長官居所的情景實在難以接受。不論原因為何,我們看到了事件中的態度改變,其中可能與政府山關注組提交的文物保育主導考量相關。上星期五,城市規劃委員會現時對規劃限制提出了正式支持,可確保主教山的文化氛圍不會被新發展蓋過。
這是個對香港有利的好決定。聖公會現在應該好好細味主教山的精彩歷史,並放棄任何司法覆核。如果仍在構想任何發展,便應保持謙遜低調。教會的訓導對謙遜低調有很多好的例子!
公聽會數天後,我約了朋友在紅磡和土瓜灣一帶走走。雖然中環的殖民時代建築物得到保留,但九龍戰後蓬勃發展的平實民居卻沒有不一樣的結局。
紅磡區內的單位都藏身於一幢又一幢的大樓內,現在卻是十室九空。站在很遠已可以看到不少樓宇正等待清拆的端倪:店鋪關門大吉、本來裝有冷氣機的窗戶空空如也,留下的支架仿如曾受襲擊的動物,成為獵物被吃掉後,遺體被蒼蠅搶吃。非法的天台屋已被一一清拆。接下來,化身地產發展商及/或市區重建局的禿鷲將把餘下來的通通拆毀。政府恢愎私人物業和發展商積累物業的步伐是逐步慢慢來的,一拖就是幾年。但是如果田生地產「鼓勵」業主出售物業,而樓梯照明和其他公用服務截斷,令居住環境越來越差的話,過程會較快一點。
我最喜歡土瓜灣啟明街的圓角建築物。很多年以前,我會在位於轉角處的餐廳坐坐,在炎炎夏日選個室外位置來喝杯冷飲和吃碗麵。那間餐廳早已結業並由其他公司取代,但寫著「順大有限公司」的招牌仍然留下,就像是大廈和整個地區宿命的提要。雖然去年的示威中有人提出應處理貧富懸殊的問題,但地產發展商基本上仍然很順利,也很大權地改變著城市面貌,不斷大量製造中產住屋;但是,香港仍然需要低成本住房來取代城中臭名遠播的籠屋和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