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徹底成為小說家

29.10.2021
圖片由作者提供

我們經常聽見人說,藝術創作者不應該從理論出發,甚至不應該思考,因為過度的自覺會破壞藝術感性,創作出來的東西會流於冰冷和機械化。這種說法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也肯定不是什麼顛撲不破的真理。這個世界總有例外。夏目漱石是少數先建立文學論,然後才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家;也是極少數在這樣理念先行的情況下,依然能在創作上取得成功的作家。漱石在藝術上的自覺和清醒,跟他作為神經衰弱患者,甚至一度被認為處於發瘋的邊緣,兩者竟然沒有抵觸,也許是關鍵所在。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漱石的創作理論,先見諸學術性的《文學論》,後以中篇小說《趣味的遺傳》和《草枕》出之。一九○七年,他辭去東京帝國大學教席,加入《朝日新聞》成為專業作家,此後十年創作出多部傳世小說。我們都會好奇,漱石在學者期建立的文學論,如何在後來的創作期中得到實踐。令人困惑的是,他在《草枕》中煞有介事地提出的「非人情」藝術觀,也即是對西方現代文學以狀寫「人情世態」為宗旨所作出的批判,之後不但未能貫徹始終,甚至好像完全背道而馳。自《虞美人草》開始,經歷《從此以後》、《彼岸過迄》、《門》、《心》,《道草》等,以至於未完成的絕筆《明暗》,都是刻劃人情世態的傑作。《草枕》中描繪的超脫凡俗的藝術追求,似乎只屬曇花一現,無以為繼。我們不禁要問,以寫作謀生的職業作家漱石,是否由於現實的需要,也即是遷就大眾讀者的口味,而把自己精心建立的理論棄如敝屣?

對於上述的問題,我也曾經感到不得其解。最近重讀《草枕》,才終於找到了答案。某個晚上,身為畫家的主角到了溫泉旅館附近的觀海寺,拜訪住持大徹和尚,兩人之間進行了一段有趣的對話。談到主角為何從東京老遠跑來山中畫畫,他說是為了避開被人數自己的屁。他嘲諷地說,在東京四處都是偵查別人放屁的警察。言下之意,城市是個不讓人安寧的居所。大徹和尚搞清楚對方的意思後,說:「我還是小沙彌時,前任住持經常說,人若能夠在日本橋的中央袒露五臟六腑也不覺羞恥,才算是修行到家。你也要修行到那種地步才好。到時候不用特地出門旅行也沒關係了。」畫家回答說:「只要徹底成為畫家,隨時都可以那樣。」和尚便敦促他說:「那你就徹底成為畫家呀。」

下一章開首,敘述者接續這個話題,稱讚和尚「擁有藝術家的資格」。又說:「他的心就像無底的袋子留不住任何東西,一切都不會停滯。因為他隨處自來自去,洋洋灑灑任意作為,肚子裏沒有任何渣滓沉澱的跡象。如果能在他的腦中貼上一點趣味,他想必會與所到之處同化,在行屎走尿做出任何行動時,皆可扮演完全的藝術家。」對於和尚的「藝術家態度」,畫家自愧不如,說自己之前無論如何汲汲營營,也「無法成為畫家」,惟有來到這不知名的深山野嶺,才終於明白「藝術家應有的態度」。接着他講述了何為真正藝術家的境界:

「一旦進入這種境界,美的天下盡歸我有。縱然不染尺素,不塗寸縑,我照樣是第一流的大畫家。饒是在技巧方面不及米開朗基羅,在精緻程度遜於拉斐爾,但在藝術家的人格方面,我與古今大師齊首步武,沒有絲毫遜色之處。自從我來到這個溫泉區,迄今一幅畫也沒畫,甚至感到畫具箱只是一時興起扛出來好玩的。旁人或許會嘲笑我這樣也配算是畫家。然不管別人如何嘲笑,現在的我就是真正的畫家。是道地的畫家。得到這種境界的人,不一定會畫出名畫。但是能夠畫出名畫的人,必然得知道這種境界。」

這段說話聽來相當無賴。自己畫不出畫來,卻以所謂的「境界」來自我開脫。但是,連結大徹和尚的話去理解,所說的其實就是「以自己的心境為主導」和「不要被外界的條件所支配」。如果自身的心境靜定,根本就不會以東京的警察為擾,也不必為了躲避煩囂而造作地跑到山中來。真正的畫家不但何時何地也能畫畫,甚至不畫畫也行,也不會失去藝術家的資格。這就像學習禪修的時候,老師說真正的禪修不是只能在幽靜的山中寺院裏做,而是在喧鬧的市區,在熙攘的大街上,在擠迫的地鐵車廂裏,在繁忙的生活日程中,也能隨時隨地做。有待於外在條件才能禪修,不是徹底的禪修。藝術創作也一樣。

回到漱石當上職業作家後的創作方向問題,他其實沒有偏離自己的初衷。沒錯,他沒有再寫好像《草枕》這樣出陳脫俗的作品。他往後寫的都是凡夫俗子的生活煩惱,甚至是金錢利益的糾葛,但是他都能採取「非人情」的角度,以抽離的藝術視覺加以觀照。他就是《草枕》裏的畫家,在山中之行得到領悟,知道自己不一定要遠離人事的紛擾,反而應該置身人間,在混濁的世俗裏修行,直至「在日本橋的中央袒露五臟六腑也不覺羞恥」,以至「徹底成為小說家」。

在當今的世界,何處才是安居之所?何處才是理想的創作環境?答案是:沒有這樣的地方。從修行的角度而言,哪裏是最惡劣的地方,那裏就是最佳的修行之所。求安穩,求舒適,固然是人之常情,但當安穩和舒適也不可得,就當領悟一切本來具足俱在,不假外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