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童話之心

24.12.2021
圖片由作者提供

前幾天做了一件很古風的事,買了per se的新專輯character/character。很久以來,除了椎名林檎和她領軍的東京事變的專輯,已經很少買實體CD。我是最近才開始聽per se的,很喜歡他們的歌,所以知道有新專輯推出,便第一時間去買了。至於他們的演唱會,我因為後知後覺,門票已經售罄了。

今時今日做專輯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試問哪一位歌手或哪一個組合,能夠在兩年內儲夠十首歌在手,集合成一個專輯可以每一首都那麼好聽,還要十首歌形成完整的創作意念呢?我覺得per se此舉是令人驚嘆的。character/character中每一首歌都呼應一個童話故事,有耳熟能詳的Hansel and Gretel、Pied Piper、Bluebeard、Beauty and the Beast、Rapunzel、Fisherman and the Fish,也有較少人知道的The Juniper Tree,以及現代創作的兒童故事Pippi Longstocking和The Snowman。如此完整的創作意念,在這個講求快速消費的年代,近乎是一個奇蹟。近年唯一能與之匹敵的,是柳應廷的物語三部曲和重生三部曲。阿Jer的心靈宇宙輪迴觀確實更為宏偉超絕,但被小克觀念鮮明的歌詞強勢主導,難免散發著智者說教的味道,而per se的歌曲則更為純粹,與凡人同呼吸,同困惑,同掙扎。

img_2315edited

雖說character/character的每首歌都出自一個童話,但兩者的關係也有多種變化。有的比較明顯地納入原著的元素,有的則只是採其某一點的啟發,可能是意象上的、主題上的、人物形象、處境或心境上的。沒有硬性的綑綁,發揮自由自在。既有整體情懷和氣氛的一致性,又有多樣化的變奏。在歌曲編排上亦見用心。由簡短的序曲Kingdom far away起首,始於孤寂、懷念和渴求夢想世界的心情,然後打開童話之門,帶領聽者進入既夢幻又現實、既甜美又殘酷,高低起伏的精神歷險。最後歸結於雪人的融化,意味着夢境的消解,成長的苦澀,以及對純然的境界的念念不忘。把十首歌由頭到尾連續地聽下去,就如一個滌盪心靈的音樂劇場。

無獨有偶,我最近讀了Marie-Louise von Franz的The Interpretation of Fairy Tales。Von Franz是榮格的大弟子,自身亦是深層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大師。童話分析是她的專長之一。首先要弄清楚的是,童話和一般的兒童故事不同。嚴格來說,童話(fairy tale)屬於民間故事,是經過長時間流傳和演變而形成的,並非一時一人之作。所以童話的本意不是作出來講給兒童聽的故事,而是自然生成的傳說奇談,是無意識的產物。這就是為甚麼童話裡裏面充滿着暴力、血腥和殘酷的元素。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童話是古人心靈的凝聚和顯像,是了解人類共通的無意識領域,以及構成此領域的原型(archetypes)的絕佳材料。

據von Franz所說,榮格之後的一些分析心理學者,在處理童話的時候走了錯了方向。他們把故事的主角當成神經症患者,而把他們的經歷理解為療癒的過程。她認為這不符合榮格的觀點。童話故事不是精神病症的個案,分析童話也不是治療師對待病人的關係。童話的整體是人類的心靈(psyche)結構的表現,當中包含有意識的自我(ego),自我的陰影(shadow),以及無意識(unconscious)中的種種面向,諸如阿尼瑪(anima)、阿尼默斯(animus)、深層自我(the Self),以及父性、母性、動物性和神性的原型。故事展現的其實就是人類集體意識和無意識邁向調和的個體化過程(individuation)。換句話說,童話就如夢境一樣,是人的心靈的整全象徵。

正如人不能有意識地創作夢境,我們也無法刻意創作童話。個人創作的兒童奇幻故事固然有其精采和可讀之處,但在心理學的意義上,跟集體地、無意識地自然產生的童話是兩回事。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傳統的童話對現代人不再具有意義。我們除了可以繼續閱讀童話,也可以從中得到新的創作意念。重點不是元素的借用那麼簡單,而是如何與童話的深層心靈接通,打開人類意識中的執迷、衝突、失調、慾望和愚癡,再加以同情、諒解、克服和超越。這不下於一項靈魂救贖工程。

img_2313edited

character/character是一個真正接通童話精神的專輯。它把童話從遙遠的他方的國度,召喚到我們當下的噩夢中。我們必須像杜松樹之鳥一樣,經歷可怕的死亡,歌唱痛苦的經歷,然後重生,帶着那份智慧和勇氣,粉碎糖果屋的假像。如追隨笛聲的孩子,消失於河的對岸,掛念着那未踐的不日之約,但卻始終如一,像當初那樣的一個純孩兒。面對着執念與殺意,無門可逃但也無可偷竊可怕的秘密,也許門後隱藏着的其實是一隻受傷的野獸。我於是決心要拯救,囚禁在那孤獨之塔上的你,縱使世界氾濫無窮的貪婪,我依然純白、潔淨,在溫暖的日光中融化,如雪之子。不再是兒童(古人)的我們,已經失去了童話,也即是失去跟遠古自然心靈的連結。但我們也不必絕望,我們還可以找到通向靈魂的入口——鳥兒的歌聲、笛聲、麵包糠、門、玫瑰、魚兒、金色長髮、融掉的雪和心裏的赤子。

Per se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in itself,在其自身。在理念上擴展,可以理解為內在自足、自存、自如、自在,但又同時是超越的,不受形體約束的。per se的歌曲既詩意又有理念,但是他們所唱的不是概念的詩歌。他們在流行曲的格局內,注入流行曲不易承載的精神內容,試圖尋找和恢復那日漸遙遠的童真心靈。但他們沒有逃避現實,沉醉於虛假的夢幻,而是從靈魂的深處體驗人間的痛楚。在這個集體之靈陷入蒙蔽、消隱,甚至喪亡的時代,他們唱出了我們共同的創傷、失落和希冀。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