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蕭欣浩
熱門文章
蕭欣浩
廚聞食誌
ADVERTISEMENT

九龍城「泰」「潮」

29.10.2021

早聽聞九龍城充斥各種美食,但礙於家住屯門,甚少會刻意踏足。長大後更多流連潮流地區,旺角、尖沙咀、銅鑼灣,彷彿逛一逛都有光環。九龍城呢?舊區來的,潮人又點會去。不過話分兩頭,其實早幾十年潮人已經進駐九龍城,潮人指的正是「潮州人」,從鄉下潮汕一帶南來香港,有些聚居上環,有些落腳九龍城,逐漸形成港九兩處「潮食」重鎮,一直影響到今時今日,成為大家覓食的好去處。另一頭要說的是,九龍城依然是舊區,不過近年新樓落成,新站起好,新餐廳開業,新鮮人探索,新風氣一開,變化亦隨之而來。

九龍城有着不少潮州雜貨店,值得尋味。
九龍城有着不少潮州雜貨店,值得尋味。

年輕的編輯朋友約見面,地點就揀在九龍城的café,我順勢扮文青去chill一下。置身舊街新店,想起第一次來九龍城,也是緣起於食飯。長輩請食潮州菜,約在「創發」等,進入老店,總覺有陣氣場,年輕時不懂飲食規矩,難免緊張。檔口堆滿碟碟食材,想點也不知如何入手,最後上枱的是鵝片、蠔餅和普寧豆腐。一般家常便飯,沒有「埋身近戰」凍海鮮的機會,俗語說得對,「欲食海上鮮,莫惜腰間錢」,先睇睇荷包深度,再決定點不點海鮮,永遠是穩當的做法。粵語講明有「海鮮價」,價錢浮動,甚至不明確,常有人「食海鮮唔知價」,最後埋單才恍然大悟,不時引起爭執。

「創發」客多,餐廳常滿,只零星去過幾次,沒有刻意追捧。後來到浸大讀中醫食療課程,放學更多機會到九龍城「醫肚」,好幾次都去「南記飯店」。「南記飯店」屬於家庭式經營,隨時會看到老闆和家人坐在旁邊食飯,邊食邊跟老伙記傾談,但從不影響招呼。夏天我會先點「冰鎮酸梅涼瓜」,酸苦消暑開胃,緩解一身熱滯。冬天先來的是「潮州芥菜」,用豬骨湯和雞油將芥菜煮得極軟,看上去平實不討喜,細啖有種家的味道,芥菜軟綿滑順,容易消化,適合身寒暖胃。

九龍城的泰國菜同樣出名,因為聚居的泰國人多,落手主理的餐廳、食材店都十分地道。上世紀不少潮州人到泰國工作,繼而落地生根,與泰國人結下姻緣。後來南來的潮州人適齡娶妻,因着前輩的經驗,將泰國的「過埠新娘」帶來香港,同住於九龍城。不少泰國人來港後,或打工或開舖,介紹、聘請親戚同鄉,逐漸組織社羣聯網,形成今日泰國文化充斥的九龍城。

行過九龍城總會聞到燒烤味,如果只想隨手食幾串串燒,可以去「金泰沙冰」。豬牛雞等食材選擇多,酸辣汁和沙嗲醬調得好,泰國酸肉腸充滿風味,但不是每個人都接受得來。等候燒製的時間較長,後來我乾脆點好,直接連醬打包,回家氣炸幾分鐘,滋味一樣豐富,更多幾分閒適寫意。如果要三五朋友圍枱相聚,而不介意裝修,可接受「地踎」,不妨試試「泰式燒王」。燒烤廚師的手勢不錯,「燒牛胸」外焦香肉油潤,牛膏燒得爽滑,是極端的美味,有時候肉多膏少,反而有點失落。「燒鰂魚」新鮮無泥味,肉嫩多汁,燒烤的時間拿捏準繩。魚肉的鹽味比較淡,好濃味的朋友可點蘸醬,是濃淡相宜的一道菜。同場有「生醃螄蚶」和「肉碎紫菜湯」,明顯是九龍城「潮」「泰」文化混雜的飲食象徵。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