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蕭欣浩
熱門文章
蕭欣浩
廚聞食誌
ADVERTISEMENT

識人好過識食

四月廿一,限聚放寬,晚市重開,四人一枱。未到清明,位已訂好,人已約齊,磨拳擦掌,準備「喪食」一餐。市民大眾未出發先興奮,但若果你一向講求食物質素,奉勸一句, 不要抱太大期望。因為多日不見,人會變,月會缺,菜式也會起變化。成本縮減,食材味道就不同。廚師縮減,準備工夫就不同。侍應縮減,招呼服務就不同。乾脆停業的食肆,依然故我,休養生息,狀況可能會比較好。不過 「狀況」不同於「狀態」,久久不落樓,購物都會手軟喘氣,久久不面授,講書難免緊張頭痛。廚師開鑊,侍應開酒,感覺和手勢都要時間重拾,我們理解,但改變不了什麼。 大家縱橫食壇多年,心儀餐廳總有幾間, 訂座訂菜,「熟頭熟路」。但念舊不忘嘗新, 不時拓展「搵食」地圖,最就手的方法就是網上搜尋,媒體、個體、貴價、平價,文字影像,應有盡有。媒體報導,公司營運,這單那單有沒有商業成分,大眾可以自行判斷。 較難認清的是個人貼文,版主、明星、食家、 KOL、網民,靚圖靚片,美文點綴,「點食成金」。平民百姓如我,深宵熄燈掃手機,又求好食又要就腳,貪就手,趕瞓覺,最易放下戒心,填妥資料訂位。

平心而論,好店好菜仍是有機會遇到, 只是跟圖文不符的情況比較多。我走入餐廳, 坐低起身,吃苦幾次,痛定思痛,算是歸納出一些原因。文字影像屬於藝術形式,寫作有修飾,拍攝有執漏,角度因人而異,觀點或有不同。味道好壞,當然也能說是「各花入各眼」,但有時候形容失真,吹捧過度,要不是習慣性地褒揚,就是心中存有推銷的念頭。

siu-yan-ho

另一種可能是,他們嘗到的確是好貨,大家只是如實呈現說明。原因不難明白,不外乎是「識人」,邀請來也好,認識的也好,先打招呼,待遇提升到最高級別。親疏有別,人之常情,某總認識老闆,某客長期幫襯,某星媒體當紅,某人一字千金,促成招待的分別,多打幾次招呼,多倒幾次熱茶,多加幾分留意, 多給幾分專注。一般客人看到感受到,心中或者會不是味兒,也有看過不滿投訴,怪只能怪自己不認識老闆高層,新年沒有主動派利是。

我坐在一般食客堆中,明白「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上述行徑只能說是食肆經營的潛規則,沒有什麼好批評、讚賞。確實有不少人迷戀優越待遇,想有折有面有贈送,方便一 下,虛榮一番。我也認識飲食業界朋友,不過大多自己訂枱,不表明身份,遇到「識人」是緣份,就多聊兩句,遇不到就跟一般食客一 樣。我享受這種跟大家同步的經歷,細仔了解餐廳的各個方面,因為不少讀者朋友,或者跟我一樣,純粹想「食餐好」,沒有考慮太多飲食以外的事。

食肆招呼「熟人」,其實也有可挑剔的地方,因為時常「顧此失彼」,侍應專注招呼一枱,幫貴客斟茶十次,也不會幫你加水。貴客的食物按次奉上,你的菜式就要一等再等。剛才不是說了「不要比較」嗎?我想指出的是, 請用基本的水平待客,我們作為一般食客,完全接受食肆的一般水平,如果食肆因各種原因失水準,明顯就是食肆的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一次經歷不好,沒什麼大不了。餐廳「客如輪轉」當然沒問題,從來沒有將你記住,反過來,一餐飯食的地點,食客可能經過千挑萬選,為記念,為送別,為慶祝,種種說得出、說不出的原因,食物、環境是標誌的渠道,一餐飯內裏的意義大於一切。 食客願意為食物和環境而來,更願意為情感而來,食餐飯,傷了感情,想我再來嗎?似乎不用奢望。當然,食肆的一般食客也不差我一個。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