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玩具除了布的、木的、鐵的之外,還有泥土的,也就是陶瓷了。因為喜歡陶瓷,所以,旅行的回程途上,甘心情願當苦力。從瑞士蘇黎世參觀熊展回港時,一手提着一袋大毛熊,也蠻重的,難怪有年輕人索性把呎半高的大毛熊放進背囊,只露出頭來和經過的途人對視,引起不少目光。三隻大毛熊頗重,但也有限,不外是毛料,一座實甸甸的中世紀玩具屋就不同了,木結構的莎士比亞式茅頂建築重量可不是開玩笑,竟也一隻手提着從台灣的袖珍博物館一路帶回家。這兩次是光天化日下,明目張膽的入境,其他的重物都是不為外人知的藏到手提行李袋中。那年代,幸好沒有那麼多恐怖分子。
用手提袋裝物,主要是保護物件避免碰撞或摔破,因為全是陶瓷。在台灣板橋買到一盒九塊「蒙娜麗莎」是例外,因為台灣並不以陶瓷著名,再說,蒙娜麗莎也不是本土創作。哪裏的陶瓷才著名呢?以歐洲來說,當然是荷蘭和西班牙了。荷蘭的青花陶瓷,老實說,我們中國人是看不上眼的,但以歐洲的水準看也不差,圖案有帆船、花卉、動物和獵人,器皿則是鬱金香花瓶、風車音樂鐘之類。當然,瓶、罐壺盤之外,法國和英國的柴郡瓷公仔都是另類精品。回到碟子、盆子、牆磚就數西班牙了。受過摩爾人洗禮的西班牙,混合了外族文化的精粹,擦出了第三類火光,滿街都是鮮豔的色彩,尤其在高迪的作品中綻放,充滿激情。
過了地中海,就是土耳其了,彩瓷磚在那個國家真是琳瑯滿目,一座座清真寺,整整一幅幅牆都貼滿瓷磚,藍藍的、青青的,綠綠的,一片海水的幽靈,各式各樣的碟子、盤子,水煙壺、香水瓶,上面都是圖畫,本土的,歷史的,地理的,還有天文的,占星的,美不勝收。過了地中海,就輪到摩洛哥了,在馬拉喀什的市集上,地攤上堆疊的都是磚塊,幾何圖形,色彩素淡,菜盤子上覆着金字塔式的碟蓋,都刻上簡單的線紋,好像我國的仰韶文化圖象。不知道製造這麼多的磚塊做什麼?我又選了那麼多的磚塊回家做什麼?
喜歡就是了。西班牙陶瓷上的圖畫和荷蘭的已經很不相同了,西班牙會繪水果,綠的梨子、紫的葡萄、黃的香蕉,他們愛畫花樹和鳥、葉子和果子。土耳其人喜歡在碟子上畫細密畫的人物和故事,和波斯人一樣偏愛花園和流水。他們畫花園中的生活,穿著傳統的長袍、背心、外套,纏上頭巾,席地而跽坐,彈琴和聆聽、寫作或朗誦,閒聊或喝酒,有人只顧溜狗。花園裏遍地是花卉和各種果樹。碟子是掛飾,可以掛上牆,碟子的背面有作者簽署,寫着年月日和手作的字樣。
伊朗的瓷磚很厚重,形狀有的四方,有的星狀,繪的是花葉、獅子和少年,自成風格。我是如何花盡心力把它們用衣物緊緊包裹帶它們回家呵。許多年來,我還一直想:該如何好好地把它們掛上牆,而不會從牆上掉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