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小六的兒子,學校午飯時段最近有新節目。
每天的午飯時段,班房設立了「點唱環節」,青少年們可以在班房裡「寫紙仔」給老師,就如電台的點唱節目一般,寫下你想點唱給誰聽、 有甚麼話跟他說以及想點的歌曲。而老師則會善用現在房室的多媒體設施,在YouTube找出歌曲,同學們則一邊聽一邊吃飯。兒子轉述 ,點唱的人通常是女生,除了點給閏蜜同學,通常就是點唱給「陪食飯」的潘Sir聽,大家都頗欣賞這特備環節。
最熱播的是韓文歌—Rose & Bruno Mars 的《APT》,幾乎每天都會有同學點唱。另一首歌則叫《大香蕉》,普通話歌曲。
我好奇上網找找《大香蕉》,才發現自己「有眼不識大蕉」,原來是抖音網紅音樂,其中一條歌曲短片,八個月已有500多萬瀏覽次數。(雖然比起APT的一個月有六千萬瀏覽,仍有一點距離)還有很多不同的二、 三、四 次創作 。
歌曲非常符合現代流行歌曲的設定,曲詞簡單,基本上聽兩次已會不停在腦中重播,歌詞好像有點人生道理,例如叫你做人豁達一點,很容易引起自以為很多煩惱的青少年的共鳴。
再問小六生,有沒有其他歌曲推介,他說不是太有印象,想不出來。
我追問,有廣東歌嗎?有男團、 女團的歌嗎?他說都沒有,身邊的同學們對廣東話流行文化不算太有興趣,個別對流行文化較貼近的同學,都喜歡唱和跳Black Pink。
聽廣東歌長大的爸爸媽媽,聽後不勝唏噓。在不久前的某一個年代,曾經,我們回到國內、到台灣、甚至在日本、南韓,在當地都會聽到廣東歌。跟當地人交談,亞洲區內的朋友們總能說出一、 兩套香港電影,或一、兩個香港演員歌星。我們這一代,見證著香港流行文化在國際上的起和落,百感交集。
說回本地明星。早前跟親友相聚,席間有朋友問兩小,知道誰是劉德華嗎?分別就讀小六和小三的男生一臉懵懂,哥哥低聲問,「劉德華跟劉備有關嗎?是漢朝人物嗎?」令大家哭笑不得。
流行文化代表一個世代的語言,原本就是充滿了代溝。我跟家中的兩小,相距幾個十年,流行的人和事已隔了十個世代,要互相了解的對方的文化喜好,大家都要積極補習。希望他倆繼續願意告訴我他們欣賞的任何事,讓我追上潮流,了解他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