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譚凱韻
熱門文章
譚凱韻
雲圖
ADVERTISEMENT

【譚凱韻專欄】哥哥心頭的一根刺

09.04.2021
圖片由作者提供
一起玩、一起搗蛋、一起被罵,都會是長大後珍貴的記憶。

我家兩小同月出生,相差三個年頭; 

幻想中,這是一個很理想的距離,老二出生時,大的已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兩人稍為長大後,又不至於相差太遠,可以結伴成長,理想得不得了。但現實卻是,小人兒出生後,老大的妒忌和憤怒像從未真正離開過。

其實,老大是比較幸福的。他曾經獨享媽媽心無旁騖的照料。他在媽媽肚子裏的日子,有媽媽的萬般呵護:意志堅定的戒口、勤力地做產前運動、產檢總有爸爸相伴。

他的第一次也是媽媽的第一次: 第一次抬頭、第一次叫媽媽、 爬出第一步、第一次面試、第一次上學,媽媽都會感動不已。爸媽的手機內盡是小人兒成長的點滴,去一次公園沙灘可以拍上數百張照片。引入固體食物前會做很多的研究,吃的都是有機菜和無激素肉,兩歲前完全禁絕於電子產品,還未計用不完的新衣新褲新床新嬰兒車。

但是,他同時承受着媽媽的欠缺經驗和惶恐不安的情緒:媽媽餵不到奶會哭、面對孩子因為「猛長期」胃口大增而束手無策、小人兒受傷會九秒九衝向急症室。

對哥哥來說,弟弟是成長的友伴,同時也是人生中最早出現的競爭者。
對哥哥來說,弟弟是成長的友伴,同時也是人生中最早出現的競爭者。

弟弟來臨的似是同一個家,卻又是一個不一樣的家;

地點相同,人物依舊,媽媽仍是哥哥那個媽媽,人卻是老練了又忙碌了。整天處於分身不暇的狀態,人奶仍是會餵,片濕了仍是會換,但小小人兒第一次翻身、長出第一顆牙齒、走出第一步路,媽媽已經不會再「眼濕濕」。還會因為要忙於簽通告或催促老大做功課,而轉頭就忘記了小人兒的第一次。

但老二享有的,是一個有經驗的照顧者,情緒穩定,成長需要的物資有點舊但很齊備,還有哥哥作為參考的模型,以及哥哥的愛。

老大比老二多活一千多天,智慧或許比弟弟多一點點,但尚未煉成寬闊胸襟。他不時抱怨爸媽比較喜歡弟弟,或很在意父母處理有否不公。或許是經歷過獨佔爸媽所有關注的日子,所以當失去時,會感到失落和無助。

弟弟從未享有父母百分百的專注和照料,但有哥哥的愛彌補,也是幸福的小人兒。
弟弟從未享有父母百分百的專注和照料,但有哥哥的愛彌補,也是幸福的小人兒。

早前在網上看台灣著名育兒專家王宏哲的直播,題目是「大寶爭寵吃醋叛逆,老大退化行為溝通法」。談及老二出生後,老大有甚麼退化行為,包括抱怨媽媽只愛弟妹、弟妹做甚麼也跟着做、常在意父母只誇奬弟妹等。

王教導的方法也實際可行,例如建議父母每天抽點時間單獨陪伴老大、主動擁抱和主動讚美等。我的小小經驗告訴我,「主動」尤其重要,如果等到小哥哥或姐姐開口問媽媽,「你是否愛弟弟/妹妹多一點?」或「哼,你整天都只會讚弟弟/妹妹!」媽媽就會百辭莫辯,處於被動狀態。

一起玩、一起搗蛋、一起被罵,都會是長大後珍貴的記憶。
一起玩、一起搗蛋、一起被罵,都會是長大後珍貴的記憶。

前陣子從新聞了解到,在法庭上被還押的人士,會向旁聽席的親友做「心心」來表達愛意,那刻突然心血來潮,叫了在不遠處玩的大兒子一下,然後給他做個「心心」手勢,還學着人換手勢:時而單手用姆指和食指做出「小心心」,然後左手加右手做納瓦爾尼(Navalny,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式心心,又或是誇張地將雙手放於頭上的「大心心」,結果小人兒很受落,隔空以不同形式的「心心」回應着我。

自此以後,我不時主動的叫小哥哥一下,不論他在看書、在玩或在發呆,都會被我「突襲地」表達愛意; 又或是在媽媽陪伴弟弟或讚弟弟時,見他呆呆地凝視着,就隔空給他來一個「大心心」,他的情緒也好像比以前穩定了一點。

面對轉變而不安、面對競爭而妒忌原是人性,父母也難以強求老大能完全克服。又或許,在三五七歲便經歷一點點失落,令他更懂得處理情緒,長大後會變得更加堅強自信!

#大的跟書養
#小的當豬養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