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譚凱韻
熱門文章
譚凱韻
雲圖
ADVERTISEMENT

海洋公園

06.10.2023
圖片由作者提供

九月底某天,家中兩小學校假期,於是我們一家四口到海洋公園去。

疫情前的人山人海仍然記憶猶新,今次到訪卻人流疏落。不少機動遊戲因為我們一家出現才開動;弟弟喜愛的旋轉木馬、 一小時內可以玩上六次。

到訪海洋公園的重點活動是看動物,雖然熊貓依然活潑貪吃,還有樹懶表演睡覺,但動物種類和數目感覺上減少了。海豚表演永久告別觀眾(這個我們一家是理解和支持的); 熊貓由高峰時期的四隻減至兩隻; 樹熊和小袋鼠已暫停對外開放。(註一)

整體來說,機動遊戲有點老舊、 動物沒有太多新意、 個別付費的攤位吸引力不大,所以一天下來,感覺是比較「一般」的。跟其他主題樂園給予旅客的「夢幻」的感覺,似乎有一點距離。

看動物是到海洋公園的重點環節,小朋友百看不厭。
看動物是到海洋公園的重點環節,小朋友百看不厭。

近年網上流行用「沉浸」來形容「體驗」,都是以視覺、 聽覺、 甚至嗅覺的整合,給予旅客愉快的感覺。 無論在香港迪士尼、 還是日本的環球影城,在裝修、 音樂、 嗅覺、遊戲設計和整合上花上了心思,最終都能給予遊客一天滿足的體驗。

反觀海洋公園毗鄰大海,又有翠綠的山頭,加上六千多隻動物,理論上能以大自然作為背景和主題,也能令旅客產生樂而忘返的感覺,偏偏難以吸引港人或遊客一去再去,入園人數由疫情前的一年超過570萬人次,跌至近年只有140萬人次,下降了七成半。(註二)

人流減少,虧損多年,近年多次要求政府注資救亡,引起了社會對海洋公園應否存續下去的討論。公園計劃,大約三年後作大改革,將山上、山下分為兩個區域,山下免入場費,重點經營餐廳零售,或有個別展館。山上則以刺激的機動遊戲為主,分項收費。大家就觀望這 個「重生」計劃能否令海洋公園「起死回生」,令樂園不用靠政府資助也能重新錄得盈利。

海洋公園盛載着不少香港人的美好的回憶,山坡上的海馬、 有點像熱氣球的登山纜車、 以及水族館內的鯊魚和斑海豹都縈繫著不少香港人的心,也曾是大家的驕傲。

希望低谷過後,她能找到出路,雖然未必能回到過往的輝煌,但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自己的生命,給市民帶來歡樂,我相信愛這個地方的人,還是會欣賞和支持的。

(註一: 二◯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海洋公園的動物共有6453隻,相較二◯二◯年七月一日的 7478隻,減少了超過一千隻。海洋哺乳類、 陸上哺乳類和鳥類都在減少 。資料來源: 海洋公園 二◯二一/二◯二二年業績報告)

(註二:海洋公園 二◯一八/二◯一九年度的入場人次為570萬;二◯二一/二◯二二年為140萬。資料來源:海洋公園當年業績報告)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