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譚凱韻
熱門文章
譚凱韻
雲圖
ADVERTISEMENT

【譚凱韻專欄】疫情下開學

13.09.2020
譚凱韻
譚凱韻
1
1

第三波疫情似是踏入尾聲,⼩朋友們暫定九⽉底復課,⽽⽉初的開學⽇則安排在網上進⾏。

⼩兒今年四歲,就讀幼稚園低班,每天網上上課⼀⼩時。⼩朋友們穿好校服安坐家中,但老師們即使是網上授課,仍要回到⼈流密集的學校進⾏,於是都戴上了⼝罩,聲⾳語調隔著⼝罩送出,以往⽤整塊⾯來表達的喜怒哀樂,現在則交由眼睛和眉⽑來負責。孩⼦跟老師的接觸,既是隔着螢幕,⼜隔着⼝罩,令⼤家都有着「隔着個太空」的距離。

別⼩看表情和背景對⼩朋友的影響。話說停課期間我每天會製造⼀些私⼈時間,例如⼩⼈兒⽤電視看三⼗分鐘卡通,媽媽則在房中看看電視劇或新聞或⼩說,讓⼤家也有喘息的機會,平衡⼀下四⾯牆內外讓⼈窒息的環境。某天躲在房中看韓劇的我被兩⼩撞破了,礙於劇情緊張,加上初步估計不會有暴⼒情節,就讓兩⼩⼀起追看⼀⼩段。

有趣地,不到三分鐘,四歲的幼童就能說出⼀些觀察,簡單如「這女孩⼦好漂亮呢!」亦會問出⼀些劇情相關的問題,例如⾒⼤批市⺠排隊找女主⾓簽名的場景,就會問「為甚麼這麼多⼈都會喜歡這女孩⼦呢﹖是不是因為她很漂亮呢?」對場景劇情的理解實在不遜於成⼈。

其實在他的世界裏,無論你說的是廣東話韓語英⽂還是菲律賓語,礙於措辭礙於內容,他都未必能完全理解。反⽽⼈的語氣表情,螢幕上的擺設佈局,更能讓他安⼼⾃信地理解這個⼤世界。

說回⼝罩下的開學周,學校安排多節活動輪流進⾏,如分享、唱遊、⼿⼯、英⽂識字普通語則隔⽇進⾏,每個環節亦盡量點到即⽌,令⼩朋友保持新鮮感和注意⼒。老師們亦落⼒做好有如「YOUTUBER」的⾓色,在螢幕前⼜唱⼜跳,盡量⽤眼神和⾝體語⾔來吸引⼩朋友的注意,也會⽤⼿勢、字卡等來幫助⼩⼈兒學習和鞏固概念,但無奈⼩⼈兒集中⼒始終有限:玩電⼦儀器配件、挨著媽媽問何時下課、玩⼿指腳趾都是⽇常,在旁陪讀的媽媽婆婆或⼯⼈那⼀⼩時就得想盡⽅法令⼩⼈兒留在座位中。

疫情下,全世界不論老嫩都要學習隔着電⼦屏幕作⽇常溝通,幼稚園的⼩朋友即使再回到實體的學校,相信亦難再有以往的擁抱和接觸,隔着⼝罩對談亦會是⼈類世界的新常態。⼈類都避免不了⼤環境的轉變,還望在幻變不息下成長的⼩朋友,學懂靈活變通,努⼒過好每⼀天。

隔周刊出

===================================================================================

Hello, strangers!

Hello,⼤家好,我是譚凱韻,前新聞⼯作者。⼋年前告別了這個近⽇充滿風雨的⾏業,當上全職媽媽,照顧兩個兒⼦的吃喝拉睡。謝謝編輯的邀請,讓我在明周⽂化這個平台分享這些年來帶⼩孩的經歷和⼼情。

當媽媽從來也不易,在這世代當媽媽更困難。世界上沒有任何專上學院辦過任何課程教我們如何當⼀個媽媽。媽媽願意付出所有,但卻充滿限制,⾃⾝的體⼒精神學識修養均不完美,教和養的過程就在撞板中成長。

本欄取名「雲圖」是源⾃2012年⼀齣電影。故事背景由1850年開始說起,跨越了六個時空和國家,由南太平洋的⼩島,說到了亞洲的韓國,看似毫不關連的六個故事。說的卻是⼀個⼈的決定和⾏為,可能冥冥中影響著另⼀個時空的另⼀個⼈,有點輪迴的味道,也有蝴蝶效應的意味。在我看來,就像帶孩⼦,今天我的想法、決定、安排、甚⾄⼀個說話⼀個擁抱,都有機會影響孩⼦的⼈⽣和成長,⽽這個他的⽣命,有機會影響到其他的⽣命。帶孩⼦就是這樣⼀回事,⼩⼈兒長⼤後是⿓還是蟲沒有⼈說得準,惟有時刻做好⾃⼰,⾔教⾝教,希望為世界多造就⼀個善良的⼈。

譚凱韻。前傳媒工作者,先後任職於now新聞台、明報、信報、有線新聞。曾幻想可以在新聞前線翱翔天際看世界,因緣際會回了家中帶孩子。

經歷過累極不能洗頭、下午游泳晚上才能洗澡、幸福而苦澀的全職媽媽之旅。兒子稍大,近年間歇從事文字和司儀工作,在工作中尋回另一個自己。

譚凱韻
譚凱韻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