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趙麗如
熱門文章
趙麗如
如此人生
ADVERTISEMENT

颱風下的上班族

06.09.2024
圖片由作者提供
whatsapp-image-2024-09-06-at-13-26-19

小時候,我最愛打風,不用上學,在家把被褥、枕頭等扮船隻泊避風碼頭。長大以後當上記者,最怕颱風,因為出外採訪,明白了颱風的危險及帶來的破壞,求神拜佛不要有人命傷亡或財物受損或建築物等被破壞。

打風更」男女記者也要當的,仍然分日更或通宵更,只是有上班,未必有固定下班時間的。 電視台的新聞部會準備「救濟飯」,即「呀公」請的免費飯及飲品,一人拿着一個飯盒,一邊吃一邊工作,很有工作氛圍的。有些傳媒機構的員工,會比拼上級請的食物的檔次,然後比較誰最闊綽,竊私語,一般的職場是非當然是:萬歲的食物越貴,越關心員工吧!

部分記者或主播在新聞部,即室內工作,負責「收風水」,即看着不同戶外傳送點,包括其他如內地或澳門電視台、通訊社等的風、雨片段,再加同事報料或政府、通訊社等資訊,為公眾提供最新的風暴消息。

在室外採訪的同事,又穿雨衣,又戴頭盔,全身濕透,一邊採訪一邊打冷震,面上的化幾乎全部脫掉。極端天氣下採訪,除了新聞觸覺及常識、考求生避險的能力、考素顏考抵冷捱餓能力等。女記者遇上每月的親戚探訪,也不敢作聲,因為沒有因為姨媽到」而可以申請豁免採訪打風落雨的。結果是,女記者也擔心在水浸或暴雨採訪萬一衛生護墊也被沖走或跌出來,便尶萬分;那是一份不能說的憂慮

有時為求拍攝,一隊採訪隊也要爬欄杆、站在山坡上等採訪或拍攝的。外界焦點經常以為要保護的是女記者,其實,我們通常會竭力保護的是攝影師,因為拿着一台攝影機在風雨中拍攝,超級危險的,工程人員會力保攝影師的安全,例如在他附近,確保他沒有墮入看不到的盲點或不小心跌倒。

因為採訪,我看到不少在風暴下上班的:司機、攝影師、工程人員、警察、消防員、清潔工人、保安員、通渠員、急症室的醫護人員……很多很多風中英雄英如果我們遇上,一般會對望,然後加一句:「大家小心,要安全。」畢竟,每人也有家庭,也有家人等着平安回去的。

我的媽媽最擔心我輪「打風更」的,不肯睡而等我回家的。後來家母也習慣了,索性和我的兄弟姊妹一邊打通宵麻將,一邊等我。 一次,我採訪了十多小時颱風後,凌晨四時回到家,又餓又累,看見家裡燈火通明,「發財」、「碰」、「食糊」等聲音不絕於耳。「媽,有即食嗎,好餓。」我說。豈料,姐姐說:「打埋呢幾舖,你自己煮啦。」那刻,我完全知道什麼叫「家人很放心我的工作」了。

結了婚,丈夫也憂心,但比較明白我會好好照顧自己,會聽我的話半夜照睡而不等我門的。

最長一次的採訪颱風紀錄,是斷斷續續,幾乎走遍整個港島區,淋了近13小時雨。

有些事情,你經歷過,才會真正明白的。

我向每一位颱風下的上班族致敬,沒有你們的任何一位,風暴中的社會,更失去秩序、更混亂、更危險的。

謝謝每一位,一定要平安回到家。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