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香港老番
熱門文章
香港老番
約翰百德
ADVERTISEMENT

約翰百德專欄:事關重大與恐慌

03.01.2020
圖片由作者提供
謝淑妮的《Negotiated Differences》裝置於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展出(圖片由作者提供)

上次在此承諾撰寫有關藝術家謝淑妮在威尼斯雙年展香港展館展覽*的文章,一轉眼已經是七個月前的事。那時候,香港反修訂引渡條例草案的大型遊行剛展開,我們嚴重分神了。然後,連場示威變成了反政府、反中國、反警察遊行,還有聲援美國民主議案、聲援維吾爾族人、聲援西藏和拯救理大等街頭抗爭─這幾個月來,本專欄反映了我所目睹的事情和感受。

我在很後期反思謝氏精采的威尼斯展覽,才發現她的表達意外地與近期事件相關。這場展覽的香港新版本,將於2020年中在M+展亭展出。最近,我在香港一份雙語藝術雜誌《Artomity》撰寫了一份有關謝氏威尼斯展覽《與事者》的較詳盡評論文章。謝氏的威尼斯展品包括兩組謙遜但引人入勝的裝置作品:在場館戶外部分的《Playcourt》是一場抽象的羽毛球球賽;從庭院透過打開的大門往內窺看,就是在空間中盤桓的裝置作品《Negotiated Differences》。

根據謝氏解釋,《Negotiated Differences》與生於地下的植物根莖系統相似,由節點透過根與芽擴張。謝氏的裝置採用了不同品種的木材,以車牀工打磨而成。成果是以3D打印的接合裝置連起手磨木轉軸,令裝置伸延,當中深藏的意念,是不同品種的木材(或者是人類或任何錯綜複雜實體的隱喻),將如謝氏解釋般「有不同的重量,而接合裝置有着不同角度。我想像它們需要與各方協商才可達至平衡。它們都因對抗萬有引力連接起來。」她明確地表明「以人類的說法,這種互相依賴的發起者,也許是看清連接、發現自己在某些事物上有利害關係的人。」

謝氏的意念,與各國思考全球暖化可能令地球終結的情況特別相關。瑞典學生和氣候運動活躍分子葛雷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成為了這場運動的年輕代言人,她的一代將承受各方不作為的後果;她的信息非常簡單,就是「恐慌!」,因為除非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改變我們的資本主義制度和減少碳排放,地球將會不受控制地升溫,而最低限度,農業和漁業將無法支持整個地球的人口。桑伯格身體力行地表達自己的「利害關係」,她的非暴力示威行動簡單有效,就是每星期五蹺課,再到瑞典國會門外靜坐。她解釋:「如果所有人都明白情況有多嚴重,而所做過的有多微不足道,每一個人都會來這裏和我們一同靜坐。」**

在香港,儘管示威演化成暴力,政府仍然拒絕與示威者對話,又或者,在這場「沒有大台的運動」中,改與泛民立法會議員對話。政府拒絕協商否定了示威精神中的一個主要動機,如謝氏一針見血地指出:示威者必然需要表達自己,而他們是那些「深明自己在某些事物上有利害關係」的人。政府拒絕對話,否定了那種需要討論或協商的「利害關係」,以謝氏的說法,就是「達至平衡」。協商是政治與良好管治的關鍵原則。可惜的是,香港行政主導的政府因為某些定義和它不具彈性地拒絕公開對話協商而變成極權。

政治和社會評論員認為,在現時嚴峻的困局裏,其中一個後果是勇武派示威者選擇暴力回應。這種暴力可能是一些年輕人對於自己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政治未來所表達的「利害關係」和憤怒。解決方法不會簡單,但如果內地和香港市民都相信「一國兩制」的「利害關係」有其可取之處,那麼政府第一步便必須開誠布公地對話。套用桑伯格的說法,如果所有人都明白情況有多嚴重,而所做過的有多微不足道,市民和所有立法會議員都會像桑伯格般以「恐慌」提出對話要求。也許,持續不斷的暴力,才是政府容許的「勇武」恐慌表達?那不是很諷刺嗎?

*謝淑妮的威尼斯雙年展展覽網站:vbexhibitions.hk/

**葛雷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演說文集

《No One is Too Small to Make a Difference》,2019年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