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黃家正
熱門文章
黃家正
正一大師
ADVERTISEMENT

黃家正專欄:成熟中的香港音樂社會

14.07.2017
網上圖片
classical-music
classical-music

音樂在歐洲是「自然的」,音樂在香港是「強行的」。

我這樣說不是去詆毀我們亞洲社會的努力和才能,而是因為古典樂實在是從歐洲發起,音樂歷史從幾千年前開始演變,我們今天大部分玩的古典樂也是那數百年來的歐洲音樂。好了,當那些音樂變了世界性之後,東方的亞洲社會,小小的英國殖民地──香港也慢慢接觸起來。所以那個接觸、接受、愛,實在是強行的。

到了歐洲旅行數天,在網上搜索一下,發現在維也納布拉格有很多表演場地,像是一個普通的教堂,每天也有着數場演奏會。但奇怪的是有時候我怎樣搜索也查不了他是什麼演奏家鋼琴家,之後我便發現原來根本有些場合他們甚至不介意誰是演奏家,只是純粹的為了那個曲目演奏。有很多時候甚至可能沒有太多觀眾,但哪有所謂。在香港,那當然不會發生,誰會走去練習那麼多個小時,沒有錢賺,沒有人聽?

雖然歐洲有着歷史上的優勢,但同時他們也可能面對其他問題,像是觀眾年紀層老化等。亞洲社會因為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且開始成形,當社會人口越來越富裕的時候他們便開始接觸「更深層次的」事物。當然,同時那也製造了一個貧富懸殊衍生出的問題:藝術變了一個中產階層的遊戲,就好像現在的中產父母全部都要子女學一樣樂器考個八級似的。

可能可以從宏觀經濟學去看看這個現象。一個早成熟的社會產出高效能的製成品,人民開始富裕及並不需要倚賴工業及勞動產物,但同時生產開始停滯,要變革和變形,工業生產開始外判到其他國家。發展中國家發展得比較遲,但他們的工業和勞動需求和生產,因為是新興市場和人口比較多的關係,他們經濟效能卻支撐着已成熟國家的產業。就像現在西方國家常常都頭痛如何維持着現在的生活水平和藝術產業等。

所以我覺得香港和亞洲音樂人應該要繼續努力,不可固步自封。雖然我們很多東西都沒有,我們的藝術修養沒有別人那麼先進和高尚,但總會一天我們的社會就會成熟,我們的藝術修養可以趕上別人。香港其實比大部分其他社會也幸運,而且有能力做得最好。千萬不可因為短視的利益而犧牲了進步的空間。

(隔周刊出)

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