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黃家正
熱門文章
黃家正
正一大師
ADVERTISEMENT

黃家正專欄:那些年的神童

28.07.2017
網上圖片
172
172

年齡是一個有耐性的殺手。當你自以為永遠年青嘅時候,他不會警告你時間的速率;只有當你看見什麼才是「新年青人」的時候,你才知道,你已經不年輕了。

人類永遠對新的事物有興趣。就像我們永遠都喜歡找到新的天才和神童,再加以一切注意力,大幅報道他是什麼新莫札特,放上擂台供世人瞻仰,彷彿他便是新的救世主似的。那些神童卻是無辜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有的才華是否獨一無二,前所未見。他們只練了數年琴,比了一些賽,可能贏了一些獎,便是了。成年人給他們的注意和誇獎很大可能讓他們感到虛榮感,更可能令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高水準。我認為,小朋友永遠是無辜的。

好彩的話他應該有一個好老師,循循善誘,一直到他長大成人入了音樂學院,畢業出來20出頭。20多歲的年青人最可能會迷失自己,但也是最有可能性的階段。不再是小朋友了,不再是學生了。別人會對他們特別有注意,因為他曾經是神童。但他不再是「孩童」了,那麼長大成人的「那些年的神童」,不是應該比其他「那些年不是神童」幹得更多嗎?

整件事有兩個最錯誤的位。第一,是為什麼我們要大肆炒作少許的才華,讓小孩子承受他們沒有選擇的壓力呢?第二,為什麼我們要用成就來界定才華的價值呢?大部分時候,我們的選擇其實是環境影響自身的決定。當才華遇上不必要的壓力的時候,那便是一個靈魂最掙扎的時候──因為他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過幾年,新的世紀神童又出現了。因為永遠有新的比賽,有新的年輕年輕得獎者出現。舊的神童有沒有被忘記?沒有。因為有些人會希望舊的救世主長大變成超級救世主,也有些人更希望舊的救世主坎坷不了,也讓那些人可以像電視節目把那些神童當成茶後餘談。

整件事,當然沒有人會問那些神童:「你想要什麼?」

(隔周刊出)

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