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熱愛行山,除了香港市中心比較人多擠迫之外,行山也好像成了我們的一個香港精神代表。自然的很多人也會以行山為寫作題材,聯繫到生活上其他細節。因為我爸爸是一個超級行山好手,挑戰了100公里毅行者超過十幾年,所以雖然我不是什麼行山高手,但閒時也會上山走一走,吸收靈感,排毒健身。
每個人都知道無論一座山有那麼多難挑戰,距離山頂有多遠,行山者只有一個選擇:繼續走下去,一步又一步的完成歷程。你可以灰心,埋怨,喊辛苦,求救,但你不可以停止,因為你正在山腰進退兩難,唯有低頭繼續。
這種心理狀態其實與當一個音樂家同出一轍。一首很難的歌曲一開始你會很興奮地打開琴譜,慢慢視奏第一頁,就好像你走去買了一個行內人先會認識的行山鞋,早上去到山腳熱身準備開始。然之後你可能會繼續試彈數天,希望慢慢上手。好了終於學會了音符,興高采烈的走去上課。那知道你的琴老師跟你說:你完全彈錯了方法,捉錯用神。課前你還想像你的準備定是無懈可擊,嚇他一跳。上課中段你便發覺,被嚇一跳的人只是你自己,只想課堂快些完結。
但奈何生命亦要繼續,難道你這樣子便放棄?明天你唯有繼續加油。
噢,你也需知道,10年後你的狀態只會是差不多。當你一天已經畢業成為專業音樂家了,在練習室待超過了10000小時。但對不起,若果你停練一年的話,你的水準已經不會再是專業能力,停練兩年的話,可能一輩子也不用再練了。
最近筆者開始學一首超過一個小時的歌曲。練了兩個月,才學了大約20%。學這些歌曲需要私人的能耐和毅力。所以我的目標和方法是每一個月學好了10%,才會在下一個月開始新的10%,那麼理論上10個月後我便可以學了整首歌,對嗎?哪知道兩個月後我發現這個方法實在太過聰明,所以我已經展開另外一首歌的10%,那麼12個月後我便可以有兩首極難極長的歌了。
你說,這個方法不是非常之好嗎?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