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黃家正
熱門文章
黃家正
正一大師
ADVERTISEMENT

黃家正專欄:迷港

06.09.2018

友人最近問了我一條問題:「我們的學生也音樂系畢業後,回港點算好?」

香港樓價貴,生活使費不便宜,人工升級不及住宿和物價上漲,任何一個二十多歲的年青人每一天在盤算這些問題。十八二十歲還可以談音樂夢想,更多人十八歲便開始準備儲錢買樓。怪不得誰,這是現實,音樂家無不倖免。

香港多人學琴,更多人教琴。許多年青人本來在大學讀其他科目,很快知道原來本科時薪不及教琴,所以八級演奏級便開始「展開教學生涯」了。數年後開琴行搞比賽,「多年教學經驗的資深導師」也開始自稱為國際級評委。香港應該是最多「國際級」的人:人人皆是。

怪不得誰,香港樓價真的貴。搵食艱難,不是我們的錯,這只是現實。我跟這友人說,香港環境是一種音樂毒藥,回港的音樂家最困難便是不被毒殺。

本身音樂文化的傳承精神不濃厚,我們能夠控制生存的機會不多。我不相信香港人特別貪錢,但我們能生存也不容易。貧富懸殊,有誰不想為自己的家庭爭取更好的環境?這個地方容不下我們說太多純粹的夢想。

迷藥通常是甜的。古典音樂那個高貴而中產的地位,把學費拉到很貴,但因為中學小學的門檻很高,香港有錢的人也不少,學生不是那麼難找到。有錢賺,誰可抗拒?

所以我可以看到所有畢業回港的音樂家發展也會很好,一兩年來應該可以儲到一筆可觀的收入,祝福他們。我不可以評論音樂家「應該」作出決定,除了我不想成為一個站在道德高地的「老餅」,也因為我認為我的答案並不是一定的真理。

但我只是想純粹的繼續推動一下整個音樂圈的氣氛,令我們除咗搵食之外也可以找到音樂的樂趣和本來的意義。我絕對同意我們有權利去用我們的才能和技術去建立我們的生活,但我也希望我們未來的觀眾、學生、老師也可以更進一步,讓音樂真的豐富我們的生命。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